绿色惠州发展影视产业优势突出 影视文化专家学者聚惠畅谈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惠州日报 2016-12-22 13:36

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在交流周期间共商影视产业创新发展。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交流周开幕现场气氛热烈。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惠州拥有发展微影视业态的广阔空间、政策潜力和具有承办大型区域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希望惠州继续办好粤港澳台微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周,让更多人认识惠州。”昨日,“光影聚惠情满神州”第二届粤港澳台微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周在惠州市正式开幕,来惠参加活动的嘉宾围绕惠州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等话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惠州有承办大型区域文化交流活动能力

此次活动为何选择落户惠州?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小锐说,第二届粤港澳台微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周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影视产业新型业态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广东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惠州拥有发展微影视业态的广阔空间、政策潜力和具有承办大型区域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基于惠州成功举办过首届活动,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承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因此选择在惠州举办此次活动。

陈小锐表示,惠州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影视产业包括新兴传媒文化业态,主动参与粤港澳台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成功引进了一批影视、动漫产业项目,影视产业发展呈现出软硬兼备、初显规模、结构多元、富有特色的特点,为推动广东影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希望惠州在粤港澳台影视交流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大的责任,推动粤港澳台影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陈小锐说。

创作微电影讲好惠州故事

“在惠州举办粤港澳台微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周活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国电影报社副社长唐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活动在惠州举办,所带来的联动效应惠及各方面,既带动了惠州与各地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同时也吸引更多人关注微影视作品的创作与鉴赏,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建议惠州建设和打造更多影视拍摄基地,吸引两岸四地的人到惠州参与影视拍摄、制作和交流,让影视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同时,微影视创作队伍应弘扬正能量,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主任廖金凤说,初次来惠便被惠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半城山色半城湖的优美景色以及幸福和谐的人居环境所吸引。“惠州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宜居宜业宜游,因此在微电影的创作上要讲好惠州故事,体现惠州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水、浓厚的人文气息。”廖金凤建议,惠州微电影拍摄可以以历史人物、自然风光、文化背景等为题材,展示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魅力,挖掘人们心中的美丽惠州。

建议惠州成立“微电影发展中心”

“近10年来,惠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持续优良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惠州,绿色生态是最大优势,人民生活洋溢着幸福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董丹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州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影视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希望惠州继续办好粤港澳台微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周活动,推进微电影事业发展,让更多人认识惠州。

对于惠州市如何加快微影视行业发展,董丹弟建议,惠州应成立“微电影发展中心”,政府每年向该中心下拨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和作品扶持;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组织专家对优秀原创微电影剧本的编剧、导演等进行专业培训及跟踪指导;设立惠州微电影大赛,展映获奖作品。此外,建立惠州微电影信息网络,掌握全省及全国微电影发展动态,促进惠州微影视等新媒体业态发展。

统筹 本报记者杨熠

采写 本报记者杨熠 程秋伊

新闻推荐

希望在惠打造微电影产业园 专家学者聚惠谈微电影商业化运作

学生代表与专家互动。本报记者李松权摄昨日上午,第二届粤港澳台微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之“定制时代当微电影遇见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