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惠州市职校致力培养“技能+人文”型高素质人才

惠州日报 2016-12-26 13:26

专家学者在惠州城市职院参观非遗文化小镇。 本报采集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压花社成员向市民介绍作品。本报采集

日前,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学术论坛在惠州市举行。众多学者在该论坛中发表了对于职业院校如何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看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应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那么,惠州市各大职业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哪些先进做法呢?记者日前走访惠州市多家职业院校一探究竟。

文艺展演诠释中华经典内涵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学期一开学,惠州市技师学院就开展了《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学生身着古代儒生服饰,用优美的舞姿演绎 《弟子规》;还有学生为《弟子规》谱曲,集体歌唱《弟子规》……这是记者日前在该院举行的《弟子规》展演活动上所见到的一幕。原来,除了传统的课堂诵读,该院还通过展演的形式来演绎解读《弟子规》的内涵。

该院基础教育部主任钟心儒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经典可以丰富工匠精神内涵,未来,该院还将通过建设“文化长廊”等形式来全面推广传统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惠州工程技术学校也于日前举办了《弟子规》经典诵读大赛。意欲通过《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诵读比赛,实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应节活动渗透传统民俗教育

在不少职业院校看来,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并不能有效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节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惠城区技工学校副校长邬文娟告诉记者,每年的端午节,老师们都会组织学生包粽子;元旦和中秋节等举行猜灯谜活动;重阳节和清明节来临之际,无论是国旗下讲话还是班会课都会跟学生灌输传统节日的意义。

“近几年来,每到清明节,我们都会利用晚修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祭奠先烈活动。”邬文娟向记者介绍,“这项活动我们是全校师生全员参与,通过网上祭奠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清明节有了更深理解、对革命先烈更为崇敬,对我们开展德育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邬文娟表示,当代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文”的教育。学生优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当下职业院校研究的重点课题,良好职业修养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

社团活动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穿针引线后,细细的绣花针在素雅的绣布上穿梭不停,一幅精美的绣作随着时间的流淌慢慢呈现……记者日前前往惠城区技工学校采访时,该校手工社的成员正在进行刺绣活动。

据悉,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教育,也是当下惠州市不少职业院校的做法。除了手工社的刺绣,该校还通过古筝社民俗乐器演奏,读书社诗词歌赋交流等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灌输。

无独有偶,在惠州工程技术学校,通过社团活动进行文化育人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压花社是该校颇具特色的社团之一,近年来屡次在国家级及省级比赛中斩获奖项。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副校长张云义向记者透露,除了压花社,该校汉服社、茶艺社以及礼仪队等都堪称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例如礼仪队的行、坐、站以及接待,除了按照国际规范进行训练外,还会注重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建非遗小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你听说了吗?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建了一个非遗文化小镇!”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新建成的惠州职业院校首个“非遗文化小镇”近日引来不少人关注。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这是该院推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一项颇具特色的项目。

非遗文化小镇内都有啥呢?笔酣墨饱的书法作品、精致典雅的木雕,具有东江文化特色的惠阳皆歌、东平窑陶瓷……惠州非遗文化小镇内古色古香的设置给人一种浓浓的人文气息。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今年9月,该院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后,更加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挥对文化特别是惠州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用,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依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人及惠州民间艺术大师,建设了惠州非遗文化小镇,引进惠州本土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术大师进驻,建设工作室、艺坊。据了解,目前这里已进驻的8位艺术家,他们将定期进校开展第二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报记者陈可可

新闻推荐

惠州市保险业年保费跃上100亿元 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保费收入107.17亿元,同比增长17.7%

表彰大会现场。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郭亮平摄获得杰出贡献奖的代表上台合影留念。年保费突破100亿元大关!惠州市保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