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请专业武术教练到校任教 第六小学 以德促行、以体促智、以艺促美走特色办学之路

惠州日报 2016-12-28 13:15

学生正在上武术课。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诚信书吧一景。

软陶艺术工作室。

学校文化育人氛围浓。

彭秋环校长利用课间之余给孩子们讲故事。

孩子们开心地在体育课上做着拉伸运动。

孩子们在语文课上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市第六小学校内干净整洁。

走进第六小学(以下简称惠州六小)的校门,映入眼前的是绿树成荫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学楼、标准漂亮的运动场地……由此铺展开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教学楼上镌刻的“诚信尚礼、厚德博学、乐学善问、合作创新”校训学风,十六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一直以来,该校坚持以“诚信尚礼厚德博学”为校训,以“诚信求美自主和谐”为校风,以“专注扎实求新崇真”为教风,以“乐学善问合作创新”为学风,以“感恩教育、武术教育、软陶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这些作为学校特色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它像一盏明灯,引领着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更像一粒种子,在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师生们共同努力下,该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惠州市巾帼文明岗”“惠城区安全文明校园”“惠城区卫生先进集体”“惠城区师德先进单位”惠城区“巾帼文明岗”……一系列荣誉背后,惠州六小在办学教育方面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和特色,才能结出这累累硕果?

关键词1 升级硬件

全力打造阳光校园环境

“如今的惠州六小旧貌换新颜,告别了曾经"雨天成池塘,晴天尘土扬"校园面貌,拥有了漂亮的运动场和宽敞的露天舞台;也告别了"城市中的农村学校"的教育状况,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室干净整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升。”日前,记者前往惠州六小采访时,该校校长彭秋环倍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近年来,惠州六小致力于融教育于环境,于环境中体现教育,通过提升校园环境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学设备建设以及提升运动场所等硬件措施建设,全力打造阳光教育环境。

据悉,惠州六小创办于1932年,拥有84年办学历史。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充当着“不说话的老师”,润物细无声。记者漫步在惠州六小校园里,走廊、楼梯拐角的墙上悬挂着“仁、孝、礼、悌、信”警句、名人感恩故事;教室里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各类优秀作品;武术室摆放的刀剑棍戟等传统兵器;软陶室摆放着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学校围墙也分不同区域制作成不同的主题墙:武术传统文化的特色浮雕、梁启超《中国少年说》主题浮雕、“成就梦想共创辉煌”师生群星榜、“崇德尚武武韵书香”诚信书吧……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在惠州六小,只要下课铃一响,学生们都纷纷涌向一个地方,那就是校长彭秋环在校园巧妙设计的诚信书吧。诚信书吧书籍琳琅满目,是该校学生阅读的一片小天地。据了解,为给学生开发更多的阅读资源,该校积极构建三级阅读平台。除诚信书吧外,每个班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制定图书管理制度,每个班精心设计班级读书标语,营造了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学校图书室里藏书众多,实行数字化管理,这里更是学生遨游书海的殿堂。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离不开硬件的支撑。据悉,为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设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该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近5年来,先后投入400万余元,重新装修了教学楼的内外墙,重新改建运动场所;更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设施设备。如今,惠州六小拥有16个功能室,其设施设备完善齐全,声光色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通过提升学校硬件建设,营造阳光、生态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教师享受工作的乐趣,让校园成为一种构建积极、和谐、幸福的乐园。”这是惠州六小校长彭秋环用5年时间为学校绘制的“阳光校园”蓝图。

关键词2 德育建设

培养“四会”“六有”新人

“德育为首育桃李,春色满园竞芬芳”。如同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样,德育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惠州六小的领导班子深谙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德育。

为此,该校重视学校师生的德育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新思路,坚持一个宗旨(即坚持一切为学校发展服务、一切为学生服务。)抓住两个重点(即重点抓好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习惯规范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重点抓好学生的学风建设,形成刻苦努力、认真钻研、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整合三支队伍(即整合学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德育工作骨干队伍、学生干部队伍。)达成四个目标 (即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思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即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而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彭秋环介绍说,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不仅通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装修教师办公室,更换教师办公台椅,在老师办公室装上空调和用上净化水;完善功能场室、课室设施设备、办公设备,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净化、美化、绿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让教师安教、乐教。而且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模式,尽最大可能地投入资金培训教师,学校通过邀请专家,邀请优秀的一线德育工作者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校际之间的交流,还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学习,不断地提升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该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王金浪介绍,近年来,惠州六小全面实施德育工程,精心打造德育特色。确立学生培养目标是“四会”(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六有”(有感恩之心、有宽容之心、有友爱之心、有自信之心、有欣赏之心、有上进之心)的新人。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榜样典型教育、大型活动教育、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德育实践教育等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加强家、校、社区联系,实施全方位育人策略,实现全程育人的办学特色。

据彭秋环介绍,学校德育工作突出一个“严”字,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评比,把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各项先进的重要依据;坚持一个“恒”字,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经常抓、重点抓,抓出成效;做在细处,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环节,坚持一个“细”字;做得实实在在,要不得半点虚伪,坚持一个“实”字。据悉,因其德育教育的突出成效,该校年年评为区“安全文明校园”“卫生先进集体”“师德先进单位”区和市“巾帼文明岗”。

关键词3 高效课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和灵魂,而打好质量战的主阵地就在课堂。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方面课堂上过于注重讲解分析,教师在唱独角戏,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思维受到禁锢,潜力受到压制,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渐渐沉闷起来。在此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惠州六小敢于突破自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教育理念、学生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上大胆革新,学校“以训促学”“以做求活”“以思求升”等校本研修三部曲,不断探索研究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并进行一系列的科研课题研究:2012年4月数学科组“构建小学数学乐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语文科组“探索多媒体教学对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研究课题分别获区教育局批准立项并开展研究;2014年顺利结题并分别获区科研成果二、三等奖。2013年12月德育研究课题《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感恩情愫》获市教育局批准立项并开展研究;2015年顺利结题。2015年数学科组“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验与研究”获区教育局批准立项并开展研究。

彭秋环表示,一直以来学校致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教学质量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2015年学校 “翻转课堂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的确定,正是有意在此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促进学校长远发展。“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颠覆,小学数学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老师在课堂上转换了角色,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彭秋环向记者介绍说,构建高效课堂,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其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在惠州六小的课堂上,您总能见到这样的一幕:课堂教学是充满智慧的、灵动的,学生课堂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提升。上课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在课堂里快乐学习,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平等的课堂文化。

辛勤耕耘,换来硕果飘香。该校34位教师评为各级各类先进教师;41位学生参加全国“华罗庚”杯、艺术展演、英语竞赛、象棋武术等比赛分别获国家、省、市一、二、三等奖;128位学生获得区级各类奖项;每学期有85%以上的学生受到学校表扬、奖励;学生参加区、市质量抽测,成绩均居前列。

关键词4 特色教育

增强品牌意识建特色强校

以“德”促行、以“体”促智、以“艺”促美!惠州六小致力走创建特色强校之路,以“感恩教育、武术教育、软陶艺术教育”为特色教育,努力培养“身心两健”、“善学习,有创新意识,会创造”的一代新人。“感恩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德馨孩子幸福人生;武术教育,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武韵孩子快乐人生;软陶艺术教育,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艺绘孩子灿烂人生。”彭秋环向记者介绍了学校三大特色教育。

据悉,该校2013年9月,申报了市级课题《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愫》,并于2013年12月批准立项,开始以课题为引领,以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感恩文化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彭秋环高兴地说,通过“开展感恩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活动”,给学校注入了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变得文明礼貌了,碰到老师、来访者会大大方方地道一声“老师好!”;各班的值日学生早早到了学校,坚持一天三扫包干区和课室卫生,校园时刻都是干净整洁的;同学们一到学校就自觉地进课室读书、做作业,各班的秩序都很好;同学们上下午放学,都能排好队,有秩序地出校门;孩子的学习变自觉了、变刻苦了,成绩也显著提高了。正如专家所言:感恩教育使学校师道、厚道、孝道都得到了升华。

一套套铿锵有力的动作,一声声短促有力的“嘿哈”,惠州六小学生随着《旭日东升》武术操乐曲响起,几百健儿翩翩起舞,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悉,武术课程,培育武术教育特色是该校创建特色强校之路的又一目标。据介绍,该校把武术教学列入到体育课程中,聘请专业武术教练到校任教,二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武术课,每天早上进行武术队员训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该校学生参加2016年第六届惠城传统武术公开赛成绩斐然,荣获团体冠军、个人特等奖、个人单项3个一等奖、个人单项二等奖1个;2016年7月27~28日参加了 “2016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惠州赛区)”比赛,荣获小学组集体项目一等奖;选派的12位武术队员参加24个项目比赛,分别获个人18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丰硕成果。

“软陶其实并不是陶,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又叫彩陶。由于它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构造出的图样像花朵一样缤纷灿烂,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是一项迷人的艺术。”见到记者听到软陶一词表现茫然的时候,校长彭秋环细心地向记者介绍了软陶的特色与功能。“软陶艺术课程是学校的一项特色教育。学校目前已成立软陶工作室、开设软陶兴趣课,以软陶艺术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人生顿悟、修身养性等生态式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活化大教育。”

据悉,该校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三大特色教育成效显著,得到各级领导、家长、师生的广泛赞扬。学校师生从中感受到了成长发展的快乐,在特色教育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也以学风正、特色显、质量优的形象成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陈必达

新闻推荐

军地青年联谊

本报讯(记者郑国瑞谢菁菁)日前,惠城区妇联与共青团惠城区委、75210部队政治部联合举办“军民鱼水情系鹅城”未婚青年联谊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