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空气守住“惠州蓝” 市环保局局长黄水祥:增强环保对社会经济调控和服务功能
黄水祥。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基础在学,重点在做。”市环保局局长黄水祥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贯彻落实好市党代会精神,就是要紧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不断增强环保对社会经济的调控和服务功能,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重点在做好“护蓝、清水、净土”三大任务上下功夫,全力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今年惠州市环境空气优良率排名全国第三
“惠州蓝”已成为惠州一张亮丽的名片。2013~2015年,惠州市环境空气优良率提高了12.6个百分点,今年惠州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6.3%,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
“为了守护惠州好空气,市环保局将对空气进行精细化管理。”黄水祥说,惠州已完成了PM2.5源解析工作,接下来将启动臭氧源解析工作,进一步搞清惠州市大气污染的机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科学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将大气污染防治的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的区域、行业、污染源企业,对污染物有的放矢,精准打击污染来源,推动多种大气污染协同防控。还将推动市行政中心“绿色出行、停车熄火”先行区建设,探索市区中心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惠州的大气污染源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区域外的污染输送,接下来惠州市将继续推进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尤其是加强与深圳、东莞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珠三角东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加强火电、水泥、石化、船舶运输等污染源的监管整治,推动整个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提升。
明年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55座以上
“清水”方面,黄水祥说,接下来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确保东江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河涌水质明显改善。在污染源头进行控制,继续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落实“三个一律不批”和“三个限批”,严格控制新增污染。
过去几年,惠州重点整治了淡水河和潼湖流域,取得了很好成效。沙河是东江的一级支流,其水质与东江安全有直接关系,市环保局将参照淡水河和潼湖流域整治的做法,铁腕推进沙河整治,确保沙河安全、东江安全。
在农村面源污染方面,继续推进“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2017年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55座以上,实现行政村“一村一设施”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100户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处理。加大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力度,实现禁养区“零养殖”。
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
黄水祥说,“净土”就是以保障土壤安全为目标,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同时,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对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农用地严格保护,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安全利用,重度污染的划为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严格管控。此外,加强建设用地的风险管控,建立污染地块名录,拒绝“毒地”开发。
目前,在市区、龙门进行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准备工作,“原有的工厂撤离了,土地受到工业污染,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恢复土地的自然功能。”黄水祥说,明年将正式启动土壤污染修复,为全市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示范。
本报记者黄晓娜
新闻推荐
体检可随时随地预约满足个性化定制 市中心人民医院探索建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大厅。本版图片均由《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抽血处。通用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