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校风教风学风“三重奏” 汝湖中学 以“严、勤、爱”呵护学子成长,开展“牵手”活动创新德育模式
学校舞蹈队获 2016年惠城区中小学“中国梦·民族魂”舞蹈比赛二等奖。
书法教学常态化。
干净整洁的校园。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这两年,学校变化特别大,现在不仅干净整洁,也变美了。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氛围很浓,同学们的成绩也提高了。”说起学校近两年的变化,汝湖中学九年级的李同学高兴地说。
正如李同学所言,仅仅两年多时间里,汝湖中学“变化特别多”。汝湖中学创建于1958年,几经迁移,如今坐落于惠城区汝湖镇美丽的东江河畔。近几年汝湖中学经过 “创强”、校安工程建设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跨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该校树校风、抓教风、严学风,以“严、勤、爱”呵护学子成长,学校中考成绩平均水平排名实现了大跨越;同时开展多姿多彩艺体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开展“牵手”活动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引领社会和谐风气。
抓教风
“严勤爱”呵护学生成长
据了解,2014年,汝湖中学的中考成绩在全市近220所学校中排名第92名,仅用了一年时间,该校2015年的中考成绩便排在了47名,这一飞跃式的进步得益于当时新任校长陈洁清晰的办学思路。
“校风如同学校的办学灵魂”,2014年,陈洁调任汝湖中学校长,他决定从校风抓起,包括了行政作风、教风和学风。
树立校风以德育为先。一讲到德育,很多人想到的是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正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一样,在陈洁看来,德育教育应该教师、学生一起抓。老师的德育,首先就是改变老师的散漫之风,尤其要强调教师的自律和职业操守。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这几个常规教学环节是教学常规工作,需要反复抓、抓反复。”陈洁说。
怎样做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陈洁认为,需要用爱感化孩子的心,即用心化人,用爱化人,老师和学生“心靠心”教育才能起作用。在汝湖中学,老师坚持“严、勤、爱”的做法:在学生成长路上,教师要从严引导学生,严加管理,师道从严,这就是“严”;“勤”就是教师工作要勤奋,勤于学习、勤于管理,与学生共成长,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爱”就是走进学生心中,用爱心感化学生,给学生永远的精神力量。
严学风
以德树人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首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陈洁把自创的“一日常规十问”带到了汝湖中学,涉及到文明礼貌、仪容仪表、卫生习惯、上课纪律等多方面。
学校校风的树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强压。陈洁采取分时段循序渐进转变校风,如当发现学生身上存在与学校氛围不相符的行为时,并不是急于全部纠正,而是要求学生一点一点慢慢改变。德育干部和团委学生会成员每天在校门口轮值,严格考核学生迟到早退、仪容仪表不符行为;通过分包干区,改善卫生状况;同时通过分年级分层次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形成共识,因材施教促学生成长;校长带领行政人员以身作则,巡视学生和教师到校以及早读和上课情况。
“我家孩子有一天忽然要我帮忙买个闹钟,说不能再迟到了,现在上学可积极了。而且孩子现在更懂礼貌、讲卫生了。”说起孩子的转变,一位家长开心地说,校风的转变成就了良好的学风,为学校带来了文明气息。
细节虽小,却反映了养成教育带来的变化。一年下来,汝湖中学的学生行为有了极大的转变。着装整洁统一的学生多了,见面问好讲礼貌的学生多了,打架斗殴的学生没有了,校园脏乱差的环境也得到了彻底改善。
良好校风引领优良学风的成效越来越明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学习,加上各种行之有效的中考备考举措,促使该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抓特色
音体美特色教育全面开花
与此同时,学校音体美特色教育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汝湖中学把竖笛教学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努力打造“竖笛特色”教育品牌。同时开展高质量的文艺汇演活动,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才能,陶冶情操。其中该校的舞蹈队在2016年惠城区中小学 “中国梦·民族魂”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体育方面,大课间从无到有,不折不扣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得到大提升,这集中体现在该校近三年的中考体育成绩上:2014年,学生的中考体育平均分是40分 (总分52.5分),2015年是47分,到2016年达到了51分。
值得一提的是,汝湖中学书法教育形成了常态化、持续化。走进汝湖中学,无论是学生活动场地,还是校园走廊,每走几步路,抬头就能看见来自大家的书法作品,翰墨飘香的校园培养着学子的书生气。据了解,陈洁本身就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惠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造诣颇深,这让他对书法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书法的一横一竖间包容的是人的修养,因此我常跟学生说要学书法,提高境界,而且书法是一种内外兼修的高品位的艺术。”汝湖中学多次邀请全国书协会员、广东省书协会员、惠州市书协会员、惠城区书协会员,以及惠州书画院、惠州蓬莱书画院的书画家等,到汝湖中学现场挥毫泼墨,更为学生开展国学和文学讲座,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感悟。
依法治校
以良好校风引领社会风气
教风、学风和校风的极大改进,不仅改变了汝湖中学的面貌,学校还把这种风气延伸到校外,为当地社会风气带来正能量。据介绍,汝湖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自镇上10多个自然村。各村基本是分姓氏居住,且方言不同。学生易因各种误会在学校产生矛盾,从而引发村与村之间的学生群体事件,有时甚至会发展成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是困扰学校多年的一个难题,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在法制框架内化解学校基层矛盾。为此,汝湖中学根据各村的学生情况,以两个村为一组开展了别具一格的学生“牵手”活动。利用周末时间统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地点选择在野趣园、白鹭湖、汝湖德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校外拓展基地。活动内容也别具特色,通过“二人三足”、“团队记名”、烧烤、篮球比赛等,营造宽松、融洽的氛围,增加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前,学生都会围坐一起互谈心声,同学情谊由此得到升华。
此外,该校还组织两个村的学生相互到对方村里开展卫生清洁、植树等劳动,然后两个村的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去对方家里做客,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对方村的风俗人情,感受到了同学及他们父母的热诚。
为使“牵手”活动取得实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强调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引导家长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去教育孩子。
自开展村与村的学生“牵手”活动以来,汝湖中学至今没有再发生村与村之间学生打群架的现象。各村学生融合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进步,有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村与村之间文明和谐蔚然成风。开展学生“牵手”活动这一做法得到汝湖镇党委、政府及惠城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肯定和赞赏,认为此举是汝湖中学推进依法治校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在法制框架内解决学校一切问题的具体体现。
本报记者余雪芹
新闻推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明年底全覆盖 1月22日前完成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横沥黄沙洞村游客服务中心效果图。▲水口下源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完工。“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农村生活污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