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民的星光大道 门口的服务平台 区第七届社区文化节闭幕,平均每场观众达千人
▲社区文化节精彩节目表演。
▲社区文化节志愿服务现场。
▲社区居民看演出。
优美的舞蹈、动听的音乐、幽默的小品……日前,惠城区第七届社区文化节闭幕式暨精品文艺展演在桥东街道东湖社区举行。当晚有包括舞蹈《爱我中华》、音乐快板《扫黄打非清风扬》等8个精品节目演出,吸引了社区近千名观众。
据悉,本届社区文化节历时3个月,共举办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40多场次、自发自娱型活动200余场次,表演各类节目1100多个,平均每场观众达千人。
现场
市民体验志愿服务看表演
日前,家住东湖小区的李蕙莲吃过晚饭后,一家老小来到附近的隆生广场散步,还没到广场就听见一阵阵腰鼓声。走进广场一看,原来这里准备举行惠城区 “同守望和谐大家园”第七届社区文化节闭幕式,10多名身着演出服的阿姨们背着腰鼓,每逢有人走进广场,她们就敲打腰鼓,现场气氛热闹。
“妈,您看,这里有免费艾灸体验,您来体验一下。”李蕙莲挽着婆婆的胳膊走向靠近观众席的一排咨询台。
“婆婆有风湿病,听说艾灸治疗风湿有效果,她早就想去试试,但是一直都没有行动。没想到这次出来散步就能体验。”李蕙莲陪着婆婆体验艾灸,其丈夫陪着公公在一旁志愿服务摊位前测量血压,她8岁的儿子则站在区科协的摊位前,看着有趣的科学知识宣传册。
半小时后,李蕙莲一家坐在观众席等待演出开始。
不久,一曲欢快的《和谐中国梦》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紧接着便是舞蹈、快板等多个节目。其中,音乐快板《扫黄打非清风扬》和龙形拳表演让人印象深刻。音乐快板《扫黄打非清风扬》表演者用简洁、诙谐的语言普及扫黄打非知识;龙形拳作为惠州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大家所熟知,精彩演出引来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据介绍,龙形拳由惠州人林耀桂首创,影响曾经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惠城区和博罗、龙门县的多个林姓村落是龙形拳传承地。小金口演出的龙形拳《龙形盛世》在“2016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中获得集体一等奖,并在马来西亚第9届世界惠州(府属)同乡恳亲大会上有过精彩的展示。
节目中,还穿插了文明知识有奖竞答等环节,市民参与热情高,气氛热烈。
亮点
专业志愿服务成文化节一大亮点
据介绍,专业志愿服务是社区文化节的一大亮点。据了解,7年来,借助社区文化节这一平台,惠城区在舞台表演艺术中融进了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宣讲、专业志愿服务等便民、利民、惠民活动,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师生、企业员工等各阶层人士自觉参与到社区、农村志愿服务。目前,惠城区已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5万人、志愿服务组织约900支、志愿服务项目939个,其中不乏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就有惠城区医疗卫生、中医艾灸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
3个月表演各类节目1100多个
据了解,本届社区文化节历时3个月,传承和发展了前几届社区文化节的特色,将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弘扬传统美德等内容融入社区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传播了文明知识,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据统计,本届社区文化节共举办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40多场次,自发自娱型活动200余场次,表演各类节目1100多个,平均每场观众达千人,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义诊等便民活动近50余场次,形成了社区共建、共创、共享、共荣、共欢的良好局面。惠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局局长雷吉洪表示,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使社区文化节成为了一个社会认可、群众欢迎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星光大道”。接下来,该区有关部门将在认真总结本届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思路、推陈出新,让社区文化节长期开展下去,使之成为惠城文化建设的亮点、社区居民期待的盛会。同时,也希望更多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在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感受温暖、传递梦想、共建和谐的幸福家园。
社区文化节
惠城区社区文化节从2010年开始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7届。作为每年一届的常态化活动,社区文化节实现了政府引导、社区搭台、居民唱戏,打造了一个社会认可、群众欢迎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已成为惠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本组文/图本报记者郑国瑞谢菁菁 通讯员冯雪辉
新闻推荐
国税电子税务局带来办税新体验 仲恺国税借力电子税务缴款按下纳税服务“快进键”
电子税务局的使用便利了纳税人,提高了办税效率。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纳税人使用自助办税终端办理业务。▲▲仲恺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