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考核连续3年稳居全省前三 惠州市着力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惠东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队到多祝镇三胜村为群众义诊。
惠州市不少医院增加医疗多功能自助机,方便群众就诊。资料图片
市中大惠亚医院医生在医院大堂为群众义诊。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城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居民体检。
博罗县龙溪镇卫生院一角。
在手机端即可实现预约挂号、诊中支付、查看检查报告单,登录“惠州市预约挂号便民服务平台”网站就可以足不出户、轻松预约惠州市1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门诊号源……作为“互联网+”的先行城市之一,惠州早已让市民享受到“智慧医疗”的诸多便利;
乡村医生、家庭医生通过便携式“全科医生巡诊箱”、“全科医生工作站”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建档、移动门诊、健康随访、移动体检等服务,目前已为全市近420万常住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通过完善商业保险大病二次补偿制度,到今年6月底,惠州市已实现“一站式结算”4104人次,涉及大病保险金额1800余万元;
今年7月起,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的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80%;
……
这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医疗“红利”,就是市委市政府派发给惠州市民的健康“保单”。
近年来,惠州市紧紧围绕打造健康惠州和深化医改“两驾马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健康强省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自2013年起,惠州的医改工作考核连续3年稳居全省前三,人口计生工作连续3年总分第一,获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健康惠州
出台建设卫生强市“1+4”系列文件
日前,市政府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签署 《惠州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第三台、华南地区第一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项目正式落户惠州,这也是惠州市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其实,打造健康惠州,在惠州早已不是“新鲜词”,更不是一句口号。重心下移、“两生”整合、“三医”融合和改革创新屡屡成为惠州市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关键词。
今年10月,为加强对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工作指导,惠州市出台了建设卫生强市“1+4”系列文件,涉及主体文件《中共惠州市委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惠州市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惠州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惠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惠州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除了主体文件全面指导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工作外,还分别在“建高地”、“填洼地”、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四个方面配套提出了具体举措。
根据 《关于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实施意见》,到2018年,惠州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主要健康指标要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到2025年,惠州将基本建成卫生强市和健康惠州,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球发达地区水平。到2030年,全面建成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卫生强市和健康惠州全面建成。
同时,惠州市提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推进卫生强市和健康惠州“十大工程”建设,即惠州健康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和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工程”项目。
“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体现了 "建高地、补短板"的发展思路。”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市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改革
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今年上半年,3个县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群众负担3106万元。”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计生局局长许岸高在今年8月召开的惠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表示,惠东、博罗和龙门三个县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均超过六成,高于国家50%的任务要求。
回首惠州医改之路,就是一次摒除“以药补医”陋习的破冰之旅。
2012年11月,惠东县成为全省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县。
2013年6月和2014年9月,博罗县和龙门县分别被确定为改革试点,惠州市成为广东省首个县级医院改革全覆盖的地级市。
截至8月底,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同时,通过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新的补偿机制基本建立。
今年2月和5月,惠州市又分别被确定公立医院改革省级和国家联系试点城市。9月初,市政府印发了《惠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市及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纳入改革范围。重点推进了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核心任务,对纳入改革的17家市直及区属公立医院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数据采集、测算和评估工作,目前已形成方案初稿。
2015年度全省医改工作考核,惠州以90.55的总分位列全省第三。自全省开展医改工作考核3年以来,惠州市一直稳居全省前三。在2015年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考核中,惠东县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综合得分排名分列第4和第7。
一体化建设
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建成
基础设施条件简陋、医务人员短缺,不少病人在基层医院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得不到更大、更好的医院去看病。这一直是困扰基层医疗发展的现实问题。建立县镇、镇村“一体化”势在必行。
2011年,惠州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目前,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分别达到 63.75%、70.79%和65.79%,均高于国家50%的任务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比例均达到省规定的标准。市、县(区)、乡镇(社区)和村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建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逐步推广。同时,建立了医保基金的周转金制度。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可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实际,预拨最高不超过上年度医保基金支付医疗费用总额的15%,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转金最高提至60%。
2012年,全市93间基层医疗机构(73间乡镇卫生院、2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施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市纳入一体化管理1095间村卫生站的乡村医生与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均签订了聘用合同,村卫生站工作人员原则上补助水平不低于当地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
此外,惠州市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成为全省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第一批试点,计划用5年时间,全市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目前,惠城区970余名医务人员组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81个,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与重点人群签约达33万,占总人口的27.7%。
惠州市在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市财政自2011年以来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19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有规范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90%以上设置有规范的中医科中药房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建成基层中医馆60间,名中医工作室18间。市政府投资3.4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市中医医院新院,市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市中医医院和惠东县、博罗县中医医院纳入国家或省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
标准化建设
今年全市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率98.2%
今年春节刚过,位于博罗县公庄镇维新村广场前的新村卫生站新楼正式投入使用。这栋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宽敞明亮,治疗室、药房、诊室一应俱全。
维新村崭新卫生站的建成,得益于惠州市从去年开始实施的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计划。
村卫生站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是服务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3月,非政府提供房屋的529间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任务摆上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并纳入2015年民生实事予以实施。
同年6月,市卫生计生局相应制定并下发了 《惠州市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卫生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方案》。
“惠州市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的标准是,每间村卫生站应为独立单体单层建筑,房屋建设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具备抢救设施的可设日间观察床。在科室设置方面,做到"四室分开",即有独立的诊室、治疗室(含分设的注射配药间和处置换药间两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和药房;开展静脉给药服务项目的应设立输液观察室;鼓励有条件的设立候诊厅、值班室、医疗废物暂存间等。”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根据今年建设379间村卫生站任务的要求,截至10月30日,全市已建成82间,在建290间,建设率为98.2%,力争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实施免费或补助妇幼健康项目12项
怀孕之前进行优生优育检查,生产前做好保障措施确保母婴平安,对于新生儿则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和疾病筛查,惠州市为生育健康搭建了一道完善的预防和保障体系。
近年来,惠州市各级政府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的免费或补助妇幼健康项目达12项,即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孕产期健康管理等 8项免费服务,以及唐氏综合征、致死性结构畸形的产前干预、孕期筛查项目和农村孕妇住院分娩等4项补助服务。博罗县、惠东县和龙门县纳入省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县,项目扩大到所有县(区),与地中海贫血干预项目一同纳入市的民生实事。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10.01/10万、2.58‰降低至2015年的3.32/10万、2.11‰,远低于国家和省16/10万、5‰的要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目前,惠州市地中海贫血初筛率达到98.10%。全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 标 人 群 覆 盖 率68.79%,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阶段性任务。
而这些,仅仅是惠州市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以来,惠州市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0年的15元上升到2016年的50.50元,高于全省45元的平均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进展基本顺利,截至今年9月30日,累积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2%。
如今,惠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卫生计生项目拓展至29项,其中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纳入儿童常规免疫,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地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计委专家肯定。
在重大疾病防控方面,惠州市强化市、县、镇、村四级防控网络建设,加强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建设、基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现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近年来,成功处置了我国首起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等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及时处置输入性的登革热疫情;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95%以上)。麻疹、乙肝、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狂犬病等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惠州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打造粤东片区区域医疗中心
“健康新城”建设项目有望提速
市民期盼已久的“健康新城”建设项目有望提速。日前,市卫生计生局起草编制了《惠州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计划新增公立医院床位数8100张
根据《规划》,到2018年,全市至少有一家三级综合医院跻身全省30所高水平医院之一,打造粤东片区区域医疗中心,进入省内一流行列,重点建设3所市内领先水平三级综合医院。
从片区来看,市区分五大区域设置三级综合医院,惠城区江南、南部新城片区为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城区江北片区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城区桥东片区为市第三人民医院,惠阳区为市第六人民医院,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市中大惠亚医院。
此外,2016-2020年全市通过实施卫生强市、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促进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优化升级,计划新增公立医院床位数8100张。
规划建设一家市级儿童医院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市级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原则予以合并,组建成市级、县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鼓励采取迁建、整合、新增执业地点等多种途径进行机构的优化升级,打造精准医疗创新平台,建成辐射粤东地区的产前诊断中心,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婴幼儿救治中心。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加强妇产科、儿科建设,应设置儿科和新生儿病室,儿科床位应占医院总床位的10%。
此外,规划建设1家市级儿童医院,纳入南部新城片区“健康新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建设。
填补传染病医院建设空白
在专科医院方面,《规划》透露,将设置精神病专科医院3家,其中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三级精神病医院,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为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
在传染病医院方面,规划设置1家市级传染病医院或病区,达到具备收治烈性传染病的能力,填补市传染病医院的建设空白。在肿瘤医院方面,规划设置1家市级肿瘤医院,纳入南部新城片区“健康新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建设。
《规划》还提出,计划迁建市皮肤病医院和市职业病防治院,将市职业病防治院打造成粤东地区毒理检测中心;全力推进市公安局特殊人员收戒羁留综合医院建设,由市中心人民医院托管,力争2018年底前投入使用。
相关链接
惠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规划目标
根据《惠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18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主要健康指标进入全省第二梯队。卫生强县(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卫生计生优质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总体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广东省领先水平。完成“健康新城”中市中心人民医院总部的启动项目和市皮肤病医院新院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惠州市拥有3家以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成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所有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进入全省前列。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张斐 通讯员苏秉成 刘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张斐 摄
新闻推荐
深化务实合作加快建设潼湖科学城 朱小丹袁宝成见证惠州市与思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陈奕威在相关会见活动中提出
朱小丹等见证市政府与思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本报记者黄俊琦摄本报讯(特派记者谢超平)昨日下午,省政府与思科公司签署战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