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校抱团促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惠城区八所乡镇中学实施教学教研联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学困难共担

惠州日报 2016-11-14 14:34

老师教学水平提高,讲课更精彩。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仍图中学学生在上体育课。

▲ “八校联动”教研活动在仍图中学举行。

在推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当今教育事业发展中要攻克的难关之一。如何平衡?怎么提升?面对这样的问题,惠城区给出了答案。

日前,记者从惠城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区马安中学、演达中学、仍图中学、横沥中学等八所乡镇中学,根据 《惠城区提升教学质量“十大工程”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采取联动教学的方式,实行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命题、统一测评、统一分析总结和统一评价机制的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学困难共担,抱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据多校负责人介绍,未来八校还将在教学、教研等方面延伸联动内涵,力求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立模板、树典范。

初衷

对比找差距,取长补短促发展

“从九年级的第一次联合测评情况来看,英语科目出卷质量不高,命题老师责任感有待加强。”“这次测评,八年级的物理科整体情况不好,这与物理科是八年级新增科目有关。”在近日举办的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惠城区八校第一次联合测评分析总结交流会上,就测评情况,八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任积极点评发言。

据悉,“八校联动”始于2014年,最初的联动仅限于九年级的教学质量检测,实行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命题、统一测评和统一分析总结。

“由各个学校的优势学科命本科目的题目,延用到其他学校。每次测评完,再进行统一的分析总结,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牵头发起“八校联动”的马安中学副校长陈国苏介绍了“八校联动”的“初级模式”。

对发起“八校联动”的初衷,陈国苏连同演达中学副校长陈建平、横沥中学副校长黄惠荣、仍图中学校长利德良介绍,八所学校同属乡镇中学,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和教学设施设备等情况都相差不多,同样的背景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希望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每次测评后,八校之间都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对比找到自身的差距,再向成绩较好的学校取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陈建平说。

“没有联动的时候,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科目的师资力量薄弱,出题质量、教学手段和对中考方向的把握都不够,联动后大家集思广益,统一命题,不仅增强了教师们的责任感,也提升了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研究能力。”陈国苏说。

据介绍,经过两年的磨合共进,如今的“八校联动”已经扩展到整个初中阶段,八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以马安中学为例,在全市中考中的排名,从2014年的98名,到2015年的82名,再到2016年的76名,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升级

实现资源互补,教学教研齐步走

在本次总结交流会上,记者获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八校联动”,即将开启“升级”之旅:在教学质量检测外,未来八校还将在教学教研方面齐步走,共谋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国苏等多位校长对“升级版本”予以说明。在教学方面,将通过备课联动、课例展示联动和资源开发联动等方式,实现多个层次的同频共振;在教研方面,将开展论文交流、课题研究联动等方式,拓宽教学发展路径,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据介绍,备课联动,就是各校各学科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按照教材内容结构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推选出优质的备课内容,八校共享;课例展示联动,就是通过组织研究课观摩、同课异构、说课评课、主题沙龙等,加强八校间的交流示范,推广优质的课例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资源开发联动则为了实现教研设备、师资、教学软件、试题库等资源的共享,突破各自教学资源不足的短板。

“演达中学的课题研究一直做得不错,我校在他们的带动下,也开始了课题研究。其他几所学校的课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接下来在教研联动上,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丰富课题研究成果,提高课题研究实效。”陈国苏称,此外,八校还将在每个学期举行一次论文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共享教育思考的成果。

为本次交流总结会提供场地支持的仍图中学,在本次八校测评中成绩突出。校长利德良积极推进“八校联动”,在“升级”之旅到来之际,被公选为“八校教学教研联动”领导小组的组长。他表态,农村教育普遍存在视野不够开阔、家长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八校联动”能够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肯定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

建议

合理分工通力协作,重视骨干教师培养

当天参加交流会的还有惠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多位教研员。该局教研室主任陶冬来对“八校联动”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八校联动"是八所学校自发组织的,是基于对教育工作的一片热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而思索出来的创新之举。通过两年的联动,八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都有所提升,这一点在中考中就得以体现,说明这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陶冬来称赞,“这种做法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完全可以推广出去。”

在肯定的同时,陶冬来也结合实际情况,对“八校联动”的后续工作开展提出中肯的建议。“正因为"八校联动"是自发组织的,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联合测评、教研联动以及活动开展上,都应该提前绸缪,科学规划。”陶冬来举例说,比如教研联动,应从新学期开始就定下本学期的主题、时间,便于及早安排,“教研活动宜小不宜大,要注重实效,让教师们在活动中真正得到提升。”

同时,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发挥教师、学校的特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此外,学校还应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陶冬来说,与惠城中心区相比,乡镇学生基础薄弱、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是普遍现象,生源分布是客观现实,无法回避更无法选择,但师资专业水平是可以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和改变的,“像现在命题的水平比两年前好很多,就说明教师们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我们应该感到欣喜,并持续努力。”

最后,他还直言,虽然目前“八校联动”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跨步到教研联动上,还需要稳步推进,“此前主要是围绕教学质量检测而进行的联动,牵扯的面比较小,如果开展教研联动,涉及的就是各个方面了,还需要谨慎考虑,无论是范围还是形式,都应该做细做实。建议先从容易见到实效的项目入手,再慢慢铺开。”

记者了解到,未来惠城区教育局将全力指导并推进“八校联动”工作,采取名师送教、名师指导等方式,尽快打造出一个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板。

本报记者卢振侠 通讯员丁惠宁

新闻推荐

省司法厅调研督导组访惠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昨日,省司法厅副厅长张荣辉带领“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调研督导组到惠开展专题调研。副市长、市委政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