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带动上千人练太极拳 陈仁清练太极拳体会:早上练一练,一整天有精神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西湖惠民文化节在丰湖书院举行。开幕式上一名老者登台展示太极功夫,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这位身体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名叫陈仁清,是惠城区太极拳协会的会长。他不仅自己坚持练拳30多年,还满腔热血传承推广这项运动,获赞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典范。
学拳
拜杨氏太极传人为师,30多年勤练不辍
陈仁清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转业后分配在省水利厅,后调到市卫生部门工作。在博罗长大的他,此前对太极拳了解甚少。他跟太极拳的结缘,始于3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一天他路过市区西湖景区的南湖边,看到有人在打太极拳。经打听得知那人名叫崔鸿培,来自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名工程师。他酷爱我国传统武术,小时候曾学习少林功夫,后来改练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
“当时在我们这边,很少有打太极拳的,而我对这种拳法可以说是一见钟情。”陈仁清回忆说,当时他看到崔鸿培打拳神采奕奕,动作十分洒脱,心思立马被吸引住了。
此后,陈仁清就经常跑去看崔鸿培练拳,找他聊天并跟着比划。慢慢地熟络了,崔鸿培见他诚心喜欢就答应教他,这让陈仁清喜出望外。后来崔鸿培回陕西了,他还专程去西安拜师,继续学习太极剑法和刀法。
“那时候他真是着迷了,那么远跑过去,还在师傅家里住了两个多月。”陈仁清的老伴告诉记者。不过对于丈夫的这个爱好,她还是表示理解、支持,后来自己也跟着练起了太极拳。
教拳
创建太极拳协会,带出弟子60多人
陈仁清学太极拳并非只是一时兴起之举,学会之后他每天还坚持练习,不管事情忙不忙,也不管在家还是在外。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是,不打几趟就觉得手痒。而经过日积月累,他对太极功夫的领悟和运用更加深刻,由一个初学者渐渐修炼成了行家。
陈仁清每天在小区在公园练太极拳,慢慢地感染了其他人。首先是熟悉他的一些亲友、邻居对太极拳产生了兴趣,陆续跟着他一块练习。后来陈仁清去外地参加一些传统武术项目比赛,拿了奖牌回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了,跟他学太极拳的人也多起来。
到2004年,陈仁清身边已经汇聚了一大群太极拳爱好者,于是他就和队友们发起成立了惠城区太极拳协会。作为最主要的创始人,他被大伙推举为协会的首届会长,并一直担任至今。
退休之后,陈仁清有了更多自由支配时间,他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太极拳方面。一边自己练习一边带徒传艺,同时利用协会平台大力推广太极拳运动。至今,陈仁清已教授正式弟子60多人,受他影响带动成为太极拳爱好者的,更是多达1000余人。协会在惠城区各个乡镇和街道共设了22个站点义务教学,带动社区居民开展太极拳运动。
陈仁清教出的徒弟们,也已成为各街道社区太极拳团队的骨干。5年前,林裕长和黄腾两人先后跟随陈仁清学拳。如今他俩在位于河南岸街道的市成语公园,发展了一支太极拳健身队,带动30多名社区居民参与。
收获
太极为媒交到四方朋友,强身健体乐享精彩晚年
迷上太极拳的陈仁清,不光在家乡全力推广,还积极参与跟外界同行的武艺交流。惠城区太极拳协会成立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带着队友外出几趟,有时是参加比赛,有时是访问外地同行,有时是出席研讨会等活动。
“北京、山东、香港、海丰……这些年我们跑了好些地方,还专门去了河南陈家沟,探访陈氏太极拳的起源。”陈仁清说,这种交流叫“以武会友”:一方面让队友们开阔眼界学习经验,对太极拳文化加深了解;另一方面也要让外界同行看到惠州的太极拳友实力不弱。
到明年陈仁清就满70岁了,虽然年岁渐高,他练太极拳的劲头却丝毫不减。如今练习太极拳还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已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上起来洗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几趟拳。
“早上练一练,就觉得浑身有劲,一整天都有精神。”陈仁清说,太极拳原本是一门武术,现在演化为一种健身运动。而他亲身体会,发现这项运动对身心健康确实大有益处,不仅锻炼肌肉筋骨,对预防心脑血管慢性病尤其好。
陈仁清为太极拳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而这项运动也带给了他更加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他因此获得全市 “十佳健康快乐老人”提名奖,还先后多次被评为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本报记者罗孝宗
新闻推荐
厉害了,长宁村民建农事展馆 馆内大部分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品,共近百种
黄志明在给游人示范用脚踏打禾机脱谷。游人在采摘百香果。这里可以了解客家农事,这里可以体验水果采摘,还可以品尝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