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古民宅 美化村环境 惠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其中水口下源村拟申报市级传统村落

惠州日报 2016-11-30 14:13

横沥墨园一角。东江时报记者周 楠 摄

水口下源村中古宅。

下源村中古井。

横沥墨园大夫第建筑细节。东江时报记者周 楠 摄

一尺青石板、一口灰古井、一处雕花檐、一根铭字梁……旧时村落,明清宅堂,承载着百年德望家风……从2012年起,惠城区就着手开展传统村落调研和修缮工作。至今,横沥镇墨园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芦洲镇岚派村列入

首批广东省传统村落名录;三栋镇鹿颈村也被列入市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试点。

根据《惠城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至2017年,惠城区将全面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选择符合条件的传统村落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并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全覆盖,使传统村落得到基本修复和保护。

案例

水口下源村村民自掏腰包修古宅

水口街道下源村位于水口中部,紧邻东江与汝湖隔江对望,于明代万历年间建村,古称源塘,至今仍完整保存多处明代建村时期的古屋,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使这座古村落显得秀丽而温美。在近代,下源村严氏子弟在革命的浪潮中还涌现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严确廷等革命人物。

宅前鱼塘流水淌过,门前龙眼树掩映矗立。每隔一段时间,村民严耀庭就要来到下门祠堂捡瓦拾掇。跟着严耀庭的步伐,记者迈进严氏家族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民宅:这是典型的三进室,500平方米的房屋内室敞亮,横梁雕花精美细腻,历经400年岁月不改风采;一木一石几乎都是当年留下的,在严耀庭多年来的“呵护”下,维持着原貌。

“作为严氏子孙,老祖宗的东西一定要保存好”的念头,在严耀庭脑海里根深蒂固。“对我来说,这不是老宅那么简单,我17岁之前都在这里住,就是在这间房子长大的。每一处都是我们家族的根系所在。”严耀庭说,此前有一根横梁破损,他到处找好的木头,挑拣了好久花费上千元才找来一根好杉木补上。

这些年,严耀庭花了十几万元修缮这处古宅。“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修个烂房子,我却觉得这钱花得有必要,不心疼。”严耀庭说。

在偏室,严家子弟、年届八十的严定谊还在老屋里住着。“子女在城里都买有房,村里也建有新楼,但是我就喜欢住在老宅里,这里冬暖夏凉,我住在这里很自在。”严定谊行动利索,是老屋的“守望者”,每天都看守着老屋。

人大代表提议加强下源村古村落保护

今年初,惠城区人大代表严绍朋曾领衔提出《关于将水口街道下源村上报列入惠州市古村落保护项目的建议》。他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下源村古民居建筑保护意识渐渐被淡化,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下源村明代古村落仅存的20多间古屋因缺乏有效保护及管理,已损坏坍塌10多间,目前保存完整的有6间明代古屋。”严绍朋说,这一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古村落的历史见证物,重视和保护古民居建筑,应引起政府部门和村民的重视和关注。

为此,严绍朋建议将水口街道下源村上报列入惠州市古村落保护项目,对现存的古屋进行抢救、保护,并将下源村古村落的保护与辛亥革命历史相结合,打造成辛亥革命宣传教育基地。他认为,应按照“保护为主和有度开发为辅”的思路对下源村现存的古民居进行修缮和开发利用,特别是对一些较有人文沉淀和特色的古民居进行保护。

严绍朋的建议一经提出,不仅强化了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还引起了有关重视。记者从惠城区规建局了解到,目前,水口街道下源村正在组织传统村落档案资料,拟申报市级传统村落。

保护

横沥墨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成

这些年,惠城区不断加大传统村落内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建立保护管理机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横沥镇墨园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其中划定了核心保护范围,明确了具体保护措施等;三栋镇鹿颈村、芦洲镇岚派村的保护规划正在编制当中。

区规建局有关负责人称,这些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范围内新建、修缮和改造等建设活动,要经镇(街道)初审后报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取得建设规划许可,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征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保护发展规划未经批准前,影响整体风貌和传统建筑的建设活动一律暂停。而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区划内相关建设及文物迁移的,还应依法履行报批手续。

目前,该区已主动将横沥墨园村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后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墨园村23处、岚派村6处古建筑公布为第一批惠城区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

同时,针对传统村落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的实际,惠城区加强对传统村落居住户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工作,增强其消防安全意识。“像横沥墨园村委会就组建了巡查队伍,对消防重点区域和防盗重点建筑进行日常巡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因地制宜引导部分传统村落发展旅游

接下来,该区根据《惠城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将持续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将结合开展 “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生态村”、“卫生村”、“绿化乡村”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村落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绿化美化村庄,优化村落人居环境。整治和完善村内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整治文化遗产周边、公共场地、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

此外,还将加强传统村落的宣传推广和开发利用。“根据具体村落的资源禀赋,区别情况,宜保则保、宜游则游,分类实施开发利用。”区规建局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开发旅游的传统村落,改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培育和发展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农家农事参与等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引导和激励农户利用自有的古民居,发展手工艺品店铺、茶馆、私房菜馆、药铺、民宿等农家乐特色经营户;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之间及与周边景点的组合开发模式,形成主题化旅游线路。同时,开展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技能和水平。

新闻推荐

莞惠城际二等座全程票不超66元 上限价每人每公里0.66元,常平东至望洪段建成通车之日起执行

本报讯(记者戴建)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网站日前发布关于莞惠城际、广佛肇城际高铁动车组暂定旅客票价率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