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新企业或超450家
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举措。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代表热议的话题。《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案》被确定为大会提案,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实施和监督办理,各县(区)党委、政府协办。会后,主办和协办单位按照提案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和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集科研生态、产业生态、人才生态、金融生态、资源配置生态等多要素联动、多层面互动的创新生态体系,增强了发展后劲。
惠州市已有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驱动,政策先行。今年,惠州市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落实创新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及目标的意见》,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指标体系10个量化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县 (区)。同时,结合惠州市实际,在创新驱动发展“八大抓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高技术制造业指标,形成创新驱动发展“8+1”指标体系,目前任务分解已完成,正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惠州市继续完善去年制定出台的创新驱动发展“1+6+N”系列政策文件,牵头编制了《惠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建设和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等6个配套政策文件,目前配套政策已达13个;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工作的通知》,集中开展研究开发费用项目初审工作,共受理126家企业的659个项目,其中580个项目通过初审,共涉及研发费约15亿元;落实与高新技术企业有关的优惠政策,已下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200万元,入库奖补3588.7万元,所得税减免超过5000万元。
同时,惠州市加强政府引导,聚集创新要素。加快示范区建设,按照省政府要求,积极编制自创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自创区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潼湖生态智慧区集中建设创新特区,目前形成了“七院一中心”,引进了华大基因建设惠州基地、以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形成了创新资源快速聚集的态势。惠州市新获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目前累计达7家,在建14家。
惠州市还制定了“六区联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中韩(惠州)产业园落户仲恺高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平台等契机,充分发挥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6个园区叠加效应,打造聚集创新要素的重大平台,提升引领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全市已建成15家孵化器
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孵化器的作用不可替代。惠州市大力推进孵化器体系建设,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育优秀人才。
惠州市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组织申报以及运营评价工作,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国家级1家)。目前,全市已建成孵化器15家(国家级3家),建成20家众创空间(国家级11家),孵化器孵化面积达5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578家,累计毕业企业234家,累计引进374个孵化团队和项目。
惠州市出台政策,允许孵化器产权分割转让,有利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孵化器的资金不再被压着,解决了资金回笼渠道单一、回笼速度慢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孵企业,其购买孵化器产业用房的产权后,更易于在市场上融资,解决了自身的融资难题。惠州市通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及加强孵化器金融、用房和用地等支持,提升了孵化器综合服务能力。
惠州市还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各县(区)相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据悉,今年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或超45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企业将达423家,将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400家的目标任务。目前,惠州市已组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准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共有36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认定。
本报记者潘高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戴建通讯员冯惠玲)记者昨日从惠州机场获悉,当日起,惠州往返重庆、长沙航线恢复运营。昨日11时10分,一架重庆航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