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做体检血压骨密度别忘查 年龄越来越大,定期检查身体十分必要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十分必要。日前,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老年人追随子女来到惠州生活,因为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在老家,每年单位组织的体检也没有做了;还有不少老人觉得全身体检费用不低,舍不得花这笔钱,平时偶有不舒服,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老人来说,体检的重点项目有哪些?银发一族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加一些检查?记者采访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艳玲。
案例1
3年未体检,突发头晕查出高血压
文阿姨今年62岁,3年前来到惠州跟儿子儿媳妇一起生活。虽然生活在客家地区,但文阿姨平时还保持老家四川麻辣、咸香的口味。这几年,她从未做过身体检查,身体也没什么事。但前段时间,不知道是带孙子孙女太累,还是身体出现了异常,文阿姨浑身无力,头晕发慌。儿媳妇问她是不是有高血压,她说,小区附近有间药店,平时只要散步过去,她都会免费测量血压,一直都很平稳。文阿姨想,也许是休息不好。可是,在家里睡了两天后,症状并没有好转。儿子坚持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她血压偏高,且尿酸超过正常值。
分 析
首先要排查代谢性疾病
张艳玲曾在医院老年病科工作近10年。她介绍,人到中老年,身体状况逐渐走下坡路,各个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免疫系统低下,一些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随着年龄增长,对于银发一族来说,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等容易缠身。”张艳玲说,老年人体检,首要注意排查代谢性疾病。根据一般经验,代谢性疾病即因代谢问题引起的疾病,检查血压、血脂、血糖是老年人体检最直接反映问题的第一步。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诱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尤应注意查血糖,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很能说明问题。
为了解代谢性疾病,在常规体检项目基础上,老年人要专门检查眼底、尿白蛋白排泄率、心脏彩超、微创动脉硬化检测等项目。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可通过查眼底反映出动脉是否硬化。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甚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45岁以上的市民,应每年检查眼底一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尿白蛋白排泄率可以分析糖尿病、肾病等问题。心电图检查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心律失常等。年纪很大、没办法跑活动平板者,建议做心脏彩超、颈动脉B超,可检查出血管是否发生病变。
案例2
体检没问题,不到一个月确诊患上晚期胰腺癌
前不久,《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淮安李先生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没发现啥大毛病。然而不到一个月,他就被确诊患上了晚期胰腺癌,两个月后不治身亡。
生活中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某人年年都体检,一直没有问题,怎么会突然就发现癌症了呢?对于年年参与单位体检的上班族尚且如此,那么,身体机能下降、且并不一定每年体检的老年人群体呢?身体几个高发肿瘤的“危险区域”,应该如何体检才能尽早发现“肿瘤君”的蛛丝马迹?
分 析
普通体检和防癌体检不尽相同
张艳玲说,其实,普通的健康体检跟防癌体检是不尽相同的,老年人是肿瘤疾病的高发人群,日常观察及体检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肝、胆B超可对肝、胆的形态进行检查,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由于这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所以老年人可进行多次检查。胸透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常年嗜烟的老年人更应该定期做胸透检查,对无症状的早期肺部肿瘤,这是最佳初筛手段。
经历过这些体检的人知道,甲胎蛋白等肿瘤指标三项(或六项)定性,是了解这一领域的一些指标。“但定性只能算作一个筛查手段,医学中有一种存在叫"假阴性"。”张艳玲说,最好是老年人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或饮食习惯而详细做某方面的特定检查。例如,突然间消瘦,短时间内瘦了10多斤,大小便变化等这些明显异常的情况,老年人日常要留意。再例如,一个人本身有多年吸烟史,最近出现咳痰、久咳不愈等症状就要留意;大便出现黑便、便血就要考虑消化系统的肿瘤问题,为此应进行胃肠镜的检查。胃肠镜检查可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等,以便尽早清除。另外,通过大便潜血试验还可早期发现消化道疾患及癌症。“因为胃肠镜检查带有一定痛苦性,很多老人会有思想负担,心理上会排斥。”她说,但只有早发现才能及早干预、早治疗,让生命重焕生机。
案例3
腰椎颈椎不适,原来是骨质疏松
“从去年腊月开始,我的右半边后背往肩颈一带,就常出现放电的麻木感,现在已经僵硬没知觉了。”市民刘女士60多岁,至今从未做过一次全面体检。有一次,她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血小板减少,得吃药补血。这几年,她明显感觉自己腰椎、颈椎的不适。彩超、CT、多普勒等方面的影像检查做了不少,得出的结论是颈椎有些变形错位,还有骨质疏松。她恍然大悟,早些年自己就有小腿抽筋的症状,那时候就该及时治疗。
分 析
超声骨密度检测很有必要
很多老人认为,人老了,骨头不行了,有个腰酸背痛是正常的。其实,通过骨量检测,是可以提早发现并预防骨质疏松的,也许这样的腰背痛就可以避免。
张艳玲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这在中老年群体中非常普遍。目前,我国60~69岁男性或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3%和73.8%,70~79岁男性或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55.6%和89.7%。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症状进展的疾病。”张艳玲说,骨量的慢慢流失,导致身体出现腰背酸痛,稍不注意就会骨折。骨质疏松最典型的3个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和腿脚抽搐、身材变矮以及骨折,这给大家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就意味着有骨质疏松症,短期治疗难奏效。“绝经后的女性尤其骨量流失加快。”对此,她提醒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中要增加超声骨密度这项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早补钙延缓骨量流失,或减少一定程度的运动以防止骨折。
老人体检不可少的10个项目
1、心脑血管检查2、肝、胆、胰腺B超及胸透3、查眼底4、查血糖和血脂5、检测骨密度6、胃肠镜检查7、妇科检查8、脑部CT9、防癌检查10、口腔检查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李芳娟
新闻推荐
国庆当天上午,去过市区商业步行街或西湖的市民或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群老太太在这里走猫步。是的,当天上午10点,惠州市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