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 惠州市同步开展“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科普活动

惠州日报 2016-10-11 15:13

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志愿者向市民演示急救技术。本报记者张 斐 通讯员林 斐 摄

本报讯 (记者张 斐 通讯员林 斐)昨日是第七个“急救白金十分钟——— 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的拥抱——— 识别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上午10时10分,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全国31个省份180多个城市的430多家医院和单位同步开展第七个 “急救白金十分钟——— 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科普活动,向市民现场讲解急救知识,并演示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急救、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

“怎么做心肺复苏呢,首先定位两个乳头的中间,双手合十交叉,两手顶住病人的胸骨,肩部的力量往下压,起码压下去5到6公分,每分钟的频率要100到120次。”记者在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前的活动现场看到,来自该院急诊科的医务志愿者们正在向市民讲解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据市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疾病谱统计数据显示,9月1日至9月7日,19468例呼叫120出诊的患者中,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11008例,占56.54%;心脑血管疾病4186例,占21.50%;中毒1033例,占5.31%。可见需要院前紧急救治的疾病中,以意外伤害(包括各类交通事故)及心脑血管疾病和中毒为主,这些疾病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患者一旦发生意外或突发事件,人们会立即拨打120,而医务人员接到呼救后到达发病现场需要10分钟或以上时间。

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国标说,如果在“白金十分钟”内,现场目击者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尤其是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实施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将赢得抢救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针对最近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的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活动现场,医务志愿者们还向市民演示如何解除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

新闻推荐

本月周六学急救 讲座地点:慈云图书馆,可拨打2780340报名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通讯员刘晓莉)“救命!有人晕了!”“心跳微弱?!我该做心肺复苏吗?我该怎么做?”在危急时刻,如何有效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