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到处有西湖” 苏东坡为西湖留下胜迹,胜迹更因东坡倍添风采
惠州西湖一角。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苏东坡寓居惠州仅两年7个月,却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区文化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大量有关他的古迹、建筑在惠州重修、建设,以苏东坡命名的景、物也不胜枚举,成为地方旅游名片
■东坡在西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啖荔处、野吏亭遗址、西新园、西新桥、东新桥、苏堤、王朝云墓、六如亭等,构成西湖人文景观的靓丽风景群
东坡到处有西湖,丰湖自此换新名。苏东坡给惠州西湖留下诸多胜迹,而胜迹更因东坡倍添风采。
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有诗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三个西湖的出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曾是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谪到过的地方。
西湖得名因东坡
惠州西湖起源于南北朝。它由于富有“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湖水又可灌田数百顷,给当地居民带来丰裕的收获,所以得名丰湖。
北宋绍圣年间,被贬谪于此的苏东坡以一首 《赠昙秀》,首次将丰湖称作“西湖”。南宋以后,“西湖”之称逐渐得到世人认可,人们将丰湖、鳄湖及后来因湖水盈涨而增添的平湖、菱湖和南湖统称“西湖”。
“东坡到处有西湖”,惠州西湖因苏东坡而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诚如张萱《惠州西湖歌》所言,“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江逢辰也有诗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在苏东坡眼中,山水秀邃的惠州西湖是人文胜地。文史学者吴仕端先生的著作《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早已注意到,东坡给曹子方的书信有“惠州风土差厚,山水秀邃”之语。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在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苏东坡寓居惠州仅两年7个月,却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区文化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900多年来,当地人对苏东坡仍然津津乐道。大量有关他的古迹、建筑在惠州重修、建设,以苏东坡命名的景、物也不胜枚举,成为地方旅游名片。
苏东坡的一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将其一生的功业概括在黄冈、惠州、儋州。
2010年,首届“东坡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惠州与海南儋州、湖北黄冈缔结友好联盟,签订《惠州儋州黄冈三市友好合作框架协议》,从2010年开始将轮流举办“东坡节”。
2013年,四川眉山申请加入东坡节的举办,遂惠州、儋州、黄冈、眉山四地每年轮流举办“东坡节”,进一步将东坡文化推向国内外。
苏学专家朱靖华教授说过,无论对东坡,还是对惠州,应该说都是历史性的;东坡谪居惠州,实现了晚年思想的重大转折,在他的“平生功业”中写下了绚烂的一章;惠州则因东坡的谪居和遗爱“始大著于天下”,从此逐步成长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修筑湖堤成胜景
西湖孤山下的东坡广场,几组东坡铜像,比如向农人推广新式插秧农具“秧马”,和小孩一起大啖荔枝,等等,向人们展示东坡在惠州的生活剪影。
几乎每一个惠州人,都能讲上几个苏东坡在惠州的故事。
惠州西湖被誉为 “苎萝西子”,质朴清纯而风姿绰约,有“五湖六桥十六景”之称。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玉塔微澜”。
苏东坡寓惠期间,甚爱游览西湖。其《江月五首》首章写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东坡眼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微微的风轻轻吹散水波,塔影横卧其间,若有若无,遂成就一幅难描难画的微澜玉塔图。
据《惠州志·艺文卷》统计,东坡在惠期间,写下诗文、书画、信函等共587首(篇、幅)。其中,不少篇章正是为歌咏西湖而作。苏东坡褒奖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惠州西湖也因与苏东坡这段缘分增添了独特气质。
苏东坡与西湖的故事还不仅如此,惠州人常说“东坡居惠,勇于为义”,他为惠州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步入惠州西湖大门,便是一条长长的苏堤。此堤始建于北宋,原名“长桥”,东坡到惠州时已败坏,两岸的人行走很不方便,他便积极倡议修堤建桥。
《惠州西湖志》记载,宋绍圣三年,僧希固募筑,以济病涉。东坡出上所赐金钱筑焉,人德之,名曰“苏公堤”。
这里记载的是在筑堤建桥过程中,苏东坡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
宋绍圣三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后人为纪念东坡的功绩,将此堤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可以说苏轼助筑堤桥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半城山色半城湖”,惠州西湖蕴含着厚重的人文气息,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气。如今,游人漫步苏堤,沿着一块一块石碑诵读诗词,仍可感受到东坡的为民情怀。
东坡在西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啖荔处、野吏亭遗址、西新园、西新桥、东新桥、苏堤、王朝云墓、六如亭等,构成西湖人文景观的靓丽风景群。
红颜知己眠孤山
正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所言,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是与王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
这位六如亭的主人,这位陪伴东坡、了解东坡,称东坡是“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聪慧女子——— 王朝云,随同东坡一起放逐。
她是东坡心中的“天女维摩”,她是人们口中那个始终对苏东坡不离不弃的侍妾,她是临终前念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悟禅人。
苏东坡遂将内心的感激之情记之以文字,诉诸于诗词。
刚到惠州不久,他就为朝云赋诗一首:“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这首诗还有这样一个序言:“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与苏东坡生死相随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在惠州病逝,苏东坡将她葬于西子湖畔的孤山上。他将“每逢暮雨倍思卿”的哀思,永远留在她墓前六如亭的楹联上。
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唱了900多年。2007年,大型原创民俗歌舞剧《东坡与朝云》在惠城区第3届文化艺术节上亮相。该剧以东坡与朝云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大量展示惠州秀丽风光、风土人情、民俗民情的歌舞表演,突出表现了惠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内涵,展示了惠州原生态的民歌、民俗。
去年11月30日晚,惠州市首台大型历史音乐剧《千年之约》在西湖大剧院举行首场公演。《千年之约》以苏东坡被贬谪惠州期间,与朝云生死与共,面对险恶生存环境,始终不忘与当地百姓同甘苦共命运、筑堤修桥等一系列事迹为原型创作,再现东坡与朝云在西湖的凄美爱情故事以及西湖筑路建桥中一波三折的精彩传说。
本报记者田铁流
新闻推荐
记者从惠城区农业局了解到,受台风“海马”影响,该区农作物受灾面积7.69万亩,其中近八成是水稻,且大部分集中在横沥镇。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