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4.4%
编者按: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活力的富民经济,是推动惠州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惠州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拓展,涌现出许多规模大、实力强、优势明显的民营企业和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
10月18日,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本报今日起推出“民营经济发展新观察”系列深度报道,从发展综述、政策帮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激发创业等不同侧面和角度,充分展示惠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敬请垂注。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341.17亿元,占全市GDP的42.7%;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44.4%。
而在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占全市GDP比重为35.5%。6年时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高了8.9个百分点。
梳理惠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轨迹,目光越过历史纵深,我们看到,从影响式微到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惠州市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要引擎。
活力民企
上半年民间投资增幅达20%
如果说大项目、大企业是“脊梁”,那么民营经济则是“血肉”,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发展“肌体”。
一方面,通过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可以为民营中小企业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可以为大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配套,延伸拉长产业链。
一直以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惠州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13年8月底,惠州市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正视发展民营经济较弱这一短板,现场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即“惠42条”。这是对过去两次“惠28条”的进一步扩容和突破,并邀请200余位民营企业代表建言献策。
从2011年 “惠28条”、2012年新“惠28条”,到2013年“惠42条”,再到今年的新“惠42条”,惠州市一直以来坚持“放水养鱼”,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341.17亿元,占全市GDP的42.7%;民间投资完成1177.91亿元,增幅为14.1%,占全市固定资产比重为63.2%。2016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7.95亿元,增长11%,高于全市GDP增速3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44.4%;民间投资完成587.35亿元,增幅为2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6.9%。
作为惠州市传统产业代表,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自2000年改制以来,产销规模逐年增大,公司销售额以每年20%~30%的幅度稳步增长。目前,已发展成年销售产值5亿多元、年税利8000万元、总资产超5亿元的中药制药企业。
罗浮山国药所走的就是一条坚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原始创新”之路。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47项、外观专利34项。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几年公司在GMP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加大投入,投资1.5亿元新建提取车间,采用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和节能环保的先进提取、浓缩、干燥设备,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减少了能耗与排放,产能大幅提高,规模为全省第一,目前已通过国家GMP认证和投产运行。
转型民企
加快转型升级成为行业佼佼者
2010年6月,裕顺鞋业有限公司、翀兴鞋业有限公司、莱斯特鞋业有限公司、华泰彩印等6家鞋企组成惠东县第一家鞋业集团公司——— 广东香恋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香恋”品牌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30多年来,一直以外贸加工为主,在中国乃至国外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的惠东鞋业,终于有了“国字号”品牌,惠东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作为传统产业的惠东制鞋业,从1981年开始起步。当时一名港商回到祖籍地黄埠镇办起第一间家庭作坊式鞋厂,从此惠东的鞋业如雨后春笋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家庭手工作坊式向机械化作业不断发展壮大。
惠东县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制鞋厂家优化至4322家,成功组建5家集团,200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5年惠东产鞋9.5亿双,占全国的6.8%。
目前,该县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推动传统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动力、活力。重点抓好国家鞋检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为行业标准制修订、技术交流、检验检测等“六大”功能平台,为周边地区及广东省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全国第一个落户县级的国家级中心。
惠东鞋业只是惠州民营经济谋求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小作坊式的贴牌加工生产,到拥有成熟的高新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自产自销的传统经营模式,到闯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近年来,惠州市不少民营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成为行业佼佼者。
从领域分布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惠州市民营经济也从早期集中于加工、建筑、餐饮和零售等传统领域,逐步向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等先进制造业和大型商贸酒店、信息咨询、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教育、文体等民生产业领域拓展延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多行业、宽领域、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记者留意到,2016年全市共有9家企业进入全省500强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了6家,分别是TCL、侨兴、亿纬锂能、胜宏科技、卫康和光弘。
创新民企
专利申请增幅连续6年居珠三角第一
中小企业遍布各行各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力军。
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致力于为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提供整套智能化装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目前是锂电池装备行业唯一一家能提供整线解决方案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
9年时间,赢合科技从毫不起眼的小企业,逐步做到上市企业并成长为行业内领军企业。
赢合科技的成功秘笈就在于创新。充足的研发经费,是有效开展创新型研发的前提,也是该公司高速发展的基石。赢合科技用严谨的制度保证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为营造创新氛围,该公司采用多种形式对不同程度的研发成果均给予相应的奖励。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达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0%。在依托公司东京研究院的技术指导下,10月13日,赢合科技的镍氢动力生产线正式下线并成功向客户交付。
像赢合科技一样,惠州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民营企业集团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5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6家,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目前,全市民营企业获省著名商标注册企业98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3件。专利申请量由2008年的1160件增长到2015年的21408件,从全省排名第十位跃至第六位,增幅连续6年居珠三角第一。
罗浮山国药、赢合科技、香恋鞋业……他们在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中,开拓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实力民企
既有“大树参天”也有“小树成林”
在产业朝着专、特、精、优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惠州市民营经济经历了由贴牌向贴牌和自主品牌经营并存转变,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制造业、纺织服装和制鞋等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主要表现为基础牢、规模大、产量高,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有率高,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
尤其是随着惠州市 “企业成长计划”的深入实施,“榕树效应”不断显现,民营经济队伍中,既有了“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既有“大树参天”,也有“小树成林”。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有138.0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48.74%,同比增长4%,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4.02万人,同比增长2%;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76.47万人,同比增长3.2%。
而随之而来的对财税所作贡献也进一步加大。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共上缴税收384.52亿元,增长14%;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地税收入的68.9%。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共上缴税收225.27亿元,增长10%;其中上缴地税96.75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市地税收入的68.6%。
在一批土生土长的惠州市民营企业身上,体现着民营经济30多年来发展的健康的轨迹。经历了30多年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蜕变,被称为“草根经济”的民营企业,正朝着研发精深化、产品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建立,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得以激发;随着“十三五”甚至更长一个时期惠州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到来,广大民营企业将会迎来更为蓬勃的春天。
本报记者田铁流 通讯员曹革命
新闻推荐
“禹道智胜服务创新Fit粤领航互利共赢”科技金融综合产品推介会现场。为积极响应惠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促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