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着大肚子长征 为革命放弃两孩子 32位参加长征女红军之一、惠阳籍巾帼英雄廖似光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1940年“三八”妇女节,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救国联合会驻渝代表团在重庆街头游行(右一为廖似光)。
廖似光生前工作照。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黄尉宏 翻拍
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时,她忍痛将刚刚生下的婴儿送给别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她挺着大肚子行走草地,诞下一名男婴,为了革命需要,她将孩子送给了当地村民。她就是长征中32位女红军之一——— 巾帼英雄廖似光,是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人。
她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血雨腥风,也遭受过“四人帮”的迫害,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少年时期
上夜校认识到要走革命道路
落日余晖,将周田村映照得一片彤红。
这是1928年秋的一个傍晚,从山上打柴回来的廖似光,还没有跨入家门,邻居就匆匆跑来找她。“华哥回来办夜校啦,就在我家阁楼,可要早点来。”“真的?那太好了。”
邻居所说的华哥,名字叫叶文华,是周田村一名地下党员,当时在惠阳象山中学读书。他受组织派遣,利用假期回村办夜校,准备在周田村青年中间发展团员,建立共青团组织。当晚,他没有教人识字,而是给人们讲解“地主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的革命道理。
廖似光睁大眼睛,听得很认真。华哥鼓励前来听课的人,“青年人要敢于带头参加革命斗争,妇女们也要敢于砸碎封建枷锁。”这句话,让廖似光那颗早已对现实不满、但又有些茫然的心怦然跳动起来,眼里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1911年4月,廖似光出生于惠阳秋长周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那年,她父亲病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旧社会,一个农村妇女要挑起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几乎不可能。迫于生活,5岁的廖似光被卖到邻村一户富裕人家当童养媳,七八岁时就开始劳动,干农活、料理家务、挑水、喂猪、上山割草打柴,样样都要干。
在她16岁那年,惠阳淡水秋长一带流行传染性疾病,婆家的男孩病死,廖似光被认为是 “灾星”、“不祥之人”,遭受辱骂和虐待。后来,廖似光也感染上痢疾,在婆家待不下去,拖着病躯回到娘家,经过母亲四处找寻草药治疗,她才活了下来。
上夜校之后,廖似光明白了穷人的生活为什么那么艰辛,女人的命为什么那么苦。穷人要翻身,妇女要解放,就要团结起来闹革命!1929年,廖似光成为村里第一批共青团员,积极参加地下活动,发动群众参加减租抗税斗争。
一条谋翻身、求解放的新路,正在廖似光的脚下延伸。
◎奔赴上海
改名“似光”表达彻底参加革命决心
廖似光悟性高,很快受到了组织的重用。1931年春,廖似光被调往香港,掩护共青团广东省委机关工作。在香港湾仔一间普通的三层楼房里,她的任务是“坐机关”、看门、望风、搞油印、应酬来访客人。这个时候,廖似光认识了担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的凯丰(何克全),不久后,两人结为夫妻。
几个月后,港英当局从叛徒口中获悉团广东省委机关的地址,派巡捕突然包围廖似光住宅,抓走了廖似光和凯丰。后经党的多方营救,几经周折,港英当局才改为将他们“驱逐出境”。
香港已经很难立足,必须转移到新的阵地。
“呜……”一声汽笛长鸣,廖似光和凯丰坐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轮船离开了码头,驶向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廖似光知道,前面征途尽是惊涛骇浪,等待她的将是更严峻的考验。
到达上海后,两人住在上海法租界一座洋楼亭子间里。与党组织接上头后,凯丰被任命为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廖似光担任团中央机关政治交通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廖似光不畏艰险,风里来雨里去,为党团组织联系,传递信息。
正是透过国民党统治区的深重黑暗,她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曙光,取“曙光”的谐音,她把原来的名字“廖娇”改为“似光”,以示自己对革命曙光的追求和彻底参加革命的决心。
◎参加长征
长征途中诞下男婴忍痛送人
1933年秋,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廖似光也调往中央苏区。从上海到瑞金,需要跋山涉水,通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为了轻装从简,廖似光忍痛把她新生小女儿送到了国际红十字会医院,从此杳无踪迹。
廖似光为了革命事业,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1934年5月,廖似光经胡耀邦介绍,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当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廖似光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长征的征途。当时,她已经怀孕四五个月,丈夫不在身边。组织上为了照顾她,将她编入干部休养连。休养连除了女同志外,多是年纪较大的同志,廖似光与贺子珍、邓颖超、肖月华等女同志一起。
休养连,名说是“休养”,但无暇也无法休养。那时战事十分紧张,敌人一路上围追堵截,红军经常要与敌人作战。长征部队经常是白天行军打仗,夜间通过敌人的层层封锁。有时候行军下来,挺着大肚子的廖似光浑身虚汗,腰酸腿软累得几乎撑不起身来。在长征途中,廖似光不但尽量减少别人对她的照顾,还积极做好沿途群众的工作。
由于路途过于颠簸疲劳,又缺少食物,当红军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后,廖似光怀孕仅7个月就早产,生下了一名男婴。为了不拖累队伍,廖似光把心一横,用毛巾将婴儿包好,写上孩子出生年月和母子分手原因,把孩子送给了当地的老百姓。
为了革命,廖似光失去了第二个孩子!
由于条件的艰苦,产后的廖似光没有什么营养补充,也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一起参加长征、正犯有肺病的邓颖超十分关心廖似光,把自己的担架让给她。不过,廖似光只躺了10天就起来了。产后不到一个月,她主动要求分配工作,领导看她态度坚决,安排她负责连队的后勤工作,并担任党支部委员。
每到一个地方,廖似光为大家找房子、找粮食,为部队征粮筹款。1936年10月,廖似光和战友们走完了长征路上最后一段路程,胜利到达陕北。新中国成立后,廖似光曾多次寻找两个孩子的下落,可惜均未找到。
◎抗战时期
与工运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抗战爆发前夕,廖似光在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自此,她与工运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在全国打响。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1937年12月,党中央派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博古等组成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团(当时党内称“长江局”),领导南方各省党组织的斗争,并开展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廖似光也以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代表团”代表的身份随调来到武汉,担任“长江局”工委副主任职务。为宣传抗日,廖似光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武汉。她深入汉阳兵工厂、汉阳钢铁厂、武昌棉纱厂等地的工会开展工运统战工作,特别是团结了在国统区颇有影响的以朱学范为首的 “中国劳动协会”,共同组织了“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会”。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廖似光奉命赴沈阳接管军工,采取了“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方式,取得了成功经验。这一经验被中央转发至各中央局和各前委推广。
随后,廖似光加入了接管城市的工作队伍,从长白山下,到南海之滨,接收解放后城市的工厂和企业。在哈尔滨、沈阳,她参加接管军工厂;在武汉,她受命筹建武汉市总工会;在广州,她担任广州市总工会第一任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工业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
心系家乡拿出积蓄支持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厄运降临在廖似光头上,她被 “监护”了8年,人身和精神均受到很大摧残。
在受“监护”期间,有人要她伪造材料,搞假证明诬陷同志,她坚决不干。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她都仗义执言,不为所动。
身处逆境的廖似光,饱受迫害,但她坚信真理。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了。
1978年后,廖似光先后当选为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她离开了领导岗位。2004年7月,廖似光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廖似光一直在广东担任领导职务,曾多次回惠阳。1975年秋,廖似光回到家乡,拿出3000元积蓄为生产队购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1978年,她帮助秋长人民公社发展多种经济,捐了4000元办起了公社的第一个果场——— 柑橘园。1987年,廖似光从广州回到淡水出席惠阳县新县城的奠基仪式,参加了在淡水举行的东纵老战士联谊会;1989年,廖似光回到秋长视察柑橘园。
2011年7月,廖似光诞辰100周年,在她的家乡周田村,重建后的廖似光故居对外开放。牌匾“廖似光故居”,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亲自题词。
本报记者黄尉宏
新闻推荐
农业专家到田间指导农民复产。本报记者黄尉宏摄本报讯(记者黄尉宏)一片片水稻倒伏、甜玉米趴下、青椒田里浸水……台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