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店试水网络销售 农商户盼政府部门牵头建电商平台,统一管理保质保量
接到网络订单后,水稻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忙着选货、装箱。
在龙门县县城,有着30多年历史的一商行店长苏坤能前不久接到提醒通知,说他发布在某电商平台的山楂已有人拍下并付款,请他查看订单并安排发货。这份农家山楂即将通过快递送到600公里外的湛江。能把自家特产发给这么远的客户,连面都没见过,这对于苏坤能来说还是第一次。
在龙门,像苏坤能这样由传统销售模式转向电商模式的农家商户不在少数。为了帮助农商户开拓销路,提升创新思维,近两年来,各色电商平台悄然兴起。迎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潮,建设富有农村特色、服务城乡居民的综合农贸电商平台,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入“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关键选择。在这个时代变迁过程中,相对于固有的传统模式,农商户如何看待触网销售?有哪些顾虑?
免费触网卖特产,商户感觉还不错
记者在龙门县城某商行看到,这家商行主要销售中药材和龙门土特产。几个月前,有人找到苏坤能让他推荐店里几款具有龙门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可以帮忙在电商平台销售。
“我开这家商铺30多年了,因为位置还不错,平时销量也过得去,感觉搞网店挺麻烦的,是年轻人的玩意。”苏坤能笑着说,要不是有人找上门,他压根就没想过把自家的东西放到网上卖。
在挑选商品上架电商平台时,苏坤能慎重地思考了一番。“当时我觉得店里最具地方特色的是龙门竹笋,但由于时令问题,当时只有春笋上市。春笋保鲜时间太短,冬笋的保鲜时间较长,但还没上市。”最后,苏坤能把店里的农家山楂和野生黄精两种农产品的相关资料交给对方。
同样参与“触电”的,还有龙门顺喜来水稻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他的手机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电商平台发出的发货短信提醒。看到短信后,他就忙着选货、装箱、致电快递公司上门取件等一系列工作。“需要提供文字介绍、产品相关图片及质量认证、合作社发展概况等资料。后续的美工设计、商品上架等环节,都由电商平台背后的专业团队完成。”他认为,可以免费享受这一系列服务,又有了一个可以宣传销售产品的网络平台,感觉还挺不错。
希望特色农产品聚集销售,统一管理来货渠道
本对网络销售不太看好的苏坤能没想到,几天后他便接到提醒信息,说他家的山楂即将卖到600公里外的湛江,让他准备发货。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苏坤能陆续接到一些来自周边地区的订单。这让他对这种新型的销售方式改变了态度。“网络销售确实有网络销售的优势,比如可以打破沟通和区域的限制,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为网络销售点赞的同时,苏坤能也透露了自己的担忧。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很少玩电脑,孩子又不在身边,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网店。而对于电商平台,他更希望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或牵头,有统一的规范管理,让卖的人和买的人都能更放心,而且更能突出当地特色。
“要是有一个专门的龙门特产网就好了!”对此,市民刘女士也深有同感。去年,她在南昆山旅游时,吃到了当地一家农家腐竹坊手工制作的腐竹,味道让她仿佛回到了儿时。回到市区后,她时常想起那清香的豆香。“可去一次太远了,我就去某购物网站上搜索,没想到还真有卖,我立刻订了几包。”刘女士说,从网上买回的腐竹虽然与山上那家店同名,味道却不太一样。
“我当时也没多想,以为是批次问题。前不久我们一家人又去南昆山度假,再次来到那家店询问,怎么网上卖的味道和店里卖的不一样?”刘女士说,腐竹坊的老板告诉她,店里只有他们夫妻俩在做腐竹,平时都卖不过来,根本没有放到网上卖,网上的是冒牌的。“要不是去问,根本不知道,这吃的东西也很难辨别。”刘女士认为,政府可建立一个专门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把这些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聚集起来销售,统一管理来货渠道,这样才能保护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纯正味道,大家也能吃着放心。
文/图 本报记者费燕 通讯员李秀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宇翔特约通讯员陈建清通讯员吴晋翔)10月24日下午,龙门县委、县政府督导服务重大项目现场办公会第三场在龙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