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医脉 □吴早先

惠州日报 2016-09-04 16:03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罗浮山召开,同时还将举办罗浮山中医博览会暨葛洪艾灸养生文化节。这一盛会之所以选择在被誉为“岭南第一山”的罗浮山举行,是因为罗浮山有着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和灿烂的中医药文化。

罗浮山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水土和自然地貌,终年云雾缭绕,冬暖夏凉,草木茂盛,药用资源十分丰富。加之罗浮山山体巨大,四麓空气湿度均有差别,造就了其物种的多样性,其中可作药用的植物就有近1300种,真可谓“遍山皆药草,百药之宝库”。

罗浮山医药史可以追溯至秦代以前。罗浮山周围古为蛮荒之地,炎热多湿,瘴疠横行,野兽虫蛇出没,早期的先民在与环境、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渐渐积累了许多用药知识和经验,还有一些巫祝之术,此为罗浮医脉之始。秦始皇好求长生,屡派方士入海求不死之药,罗浮山传为南方灵异仙山,被认为是蓬莱仙岛的一部分,因而为当时方士所钟。史载秦时安期生在罗浮采十二节菖蒲服之成仙,“至今故老指菖蒲涧为飞升处。”又有桂父、李少君、东郭延等方士在罗浮山采药服食的记载。这些记载虽多带有神话传说的色彩,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很早以前罗浮山就已作为药材资源丰富的宝地为中原人士所了解和熟知。

到了汉代,罗浮山仍然是岭南方士的活动中心,汉初名士朱灵芝在朱明洞设朝斗坛,炼丹讲学,灵芝之名来源于罗浮五色鸟衔赤龙芝,他取而服之得仙,因而得名。又有阴长生、华子期、东郭延年、桃俊等在此修炼。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连年,中原人士纷纷南下,给岭南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其中就包含深厚的医药文化,岭南医药受到巨大的推动而得以快速发展。而罗浮山仙山药山之名在北地人中传闻已久,所以在罗浮山一带研究传播医药的人很多,其中又多为佛道中人,行医赠药是吸引信众传播宗教的一个手段,也符合积善积德的教义。如高僧单道开在罗浮山中服药求长生,“其药大如桐子,有松、蜜、姜、桂、茯苓之气。”他尤其擅长眼科疾病的治疗,“就疗者颇验”。还有梁庐、王佐、任敦等名道皆在罗浮山中“寻药修炼”。当然,其中最杰出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则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种医书中至今留传于世的唯一著作,该书所列疾病,有传染病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和虫毒伤等,均详论病症,略述病源,因症取方,是葛洪将中原医学理论与所收集的岭南医药特色相结合之作,被誉为“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以治疟疾的记载给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以关键启发,采用低沸点溶剂成功提取出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素。葛洪的妻子鲍姑从小深受道教影响,亦精于医道,她采药行医的足迹遍及博罗、惠阳、南海、番禺等地,因为医术高明,老百姓都亲切称她为 “女仙”、“鲍仙姑”。她尤其擅长艾灸治病,“以艾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灸法有99种之多,其中隔姜灸、隔蒜灸减少了皮肤灼伤的风险,又增强了效果,这恐怕就是鲍姑在大量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

隋朝时期,道教修真之士南游罗浮者不少,长居罗浮山的道教内丹家苏元朗所纂的《太清石壁记》中存有不少医药内容,如其中列举了60余种药物的异名,对研究古代中药文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记载了许多有价值的医药经验,如疮癣、蛇伤、麻风的外治法,到了唐代,亦多有罗浮山道教中人精通医药的记载,如宰相李德裕好服雄黄朱砂,罗浮道人李终南告其“丹砂但促寿耳”,反映出当时的人就认识到服食丹砂的危险。五代时,南汉据有百粤,祯州(今惠州)刺史黄励弃官修道,入罗浮水帘洞左筑书院以居,常身穿道衣,腰悬药瓢,“每投药救病,随手辄愈。”由吏而道而医,亦可谓一代奇人。

到了宋代,罗浮医药发展进入了更加辉煌灿烂的时期,宋代岭南有四大著名集市,其中之一就是罗浮洞天药市(另三市为广州芳村花市、合浦廉州珠市、东莞寮步香市),洞天药市以朱明洞为起点,绵延数里,一直延伸到今天的澜石药院,开市时,药商云集,人流如织。苏轼在诗文中也对罗浮医药多有记述,他谪居惠州期间,坚持向有道者学习养生之术,也研究医药并亲自种植本草药物,曾写下《罗浮小圃五咏》,分咏人参(土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均为滋补养生之物。

元明之际,罗浮道士黄闲真、萧集虚、徐子明亦以医称名。洞天药市自宋至元明清长盛不衰,一直是岭南医药的交流中心,人们在这里看药购药看病疗疾,络绎不绝。道士僧人在民间验方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研制创制了许多成药,口碑甚好,其中以百草油最为突出。百草油为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陈伯辉所创制,由68味中草药精炼提取的百草精华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松筋、外伤消毒等功效,其制作工艺可追溯至晋代的葛洪,经过陈伯辉改进加工而更加完善,至今享誉中外,风靡东南亚。

到了清代,罗浮山又出了一位在中华医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物,他就是归善人罗浮道士陈复正。陈复正号飞霞,他的儿科名著《幼幼集成》刊刻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影响深远,自从成书以来,就屡屡不断出版,广为流传。

有清一代,罗浮医药在岭南乃至全国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许多名道高僧精通医药,如黄龙初祖张妙升、酥醪观江本源、冲虚观李明彻,华首台释子今无、今旦、寄林等,电视剧中欲度顺治出家的行森禅师是博罗人,亦以医术知名。

这正是:罗浮医脉远流长,百草丰荣有药香。千载岐黄名岭外,今朝盛会更辉煌!

新闻推荐

开学“第一课”学应急处置

东江广雅学校师生在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本报讯新学年伊始,博罗全县中小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应急情况处置能力的培训,把应急疏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