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或能找到人类疾病答案 本报记者见缝插针专访3位诺贝尔奖得主

惠州日报 2016-09-06 15:59

志愿者忙碌之余在大会主会场外留影。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在参加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专家学者中,有几位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特别引人注目。大会期间,《惠州日报》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听他们聊中医、聊罗浮山。

阿龙·切哈诺沃:

可研发更多原创中药走向世界

阿龙·切哈诺沃是第一位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9月4日,在参观葛洪博物馆时,阿龙·切哈诺沃就提出了不少与中草药相关的问题,显露出他对中医药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开心通过这次大会了解了不少中医药知识。”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受到更多的关注。阿龙·切哈诺沃认为,“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逐渐被认识,使得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相信中医药在世界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阿龙·切哈诺沃建议,可研发更多原创中医药品,使用国际质量标准,使中医药更顺利地走向国际舞台。

克雷格·梅洛:

葛洪是当时走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

克雷格·梅洛是美国生物学家。在参观葛洪博物馆时,克雷格·梅洛了解到不少有关葛洪的故事。他评价说:“中医大师葛洪实际上是一个科学家,他走在当时那个年代的科技前沿。如果在现在,他可能会用很多基因的技术来做更多的科学研究。”对于中医,他认为中医研究自然的方法,帮助发现了很多伟大的事物。希望每一个重视中医的人都能够关注一下基本科学,像葛洪一样用自己的科学方式来发现新知识。

初次来到罗浮山的克雷格·梅洛,还特地试用了由传统古方制作的罗浮山百草油,并称赞“太不可思议了!”

马丁·查尔菲:

中医药知识和智慧积累过程激动人心

马丁·查尔菲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关于传统中医药的知识和智慧是几千年积累的结晶,我觉得这个过程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不断研究、不断进步,这是科研精神的展现。作为顶尖科学家,马丁·查尔菲谈了自己对科研意义的认识。他认为,做科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回到科学的本质,从自然中研究问题,并推动科学的发展。“相信你们在传统中医药中也能够找到针对人类疾病的答案。”

本报记者程秋伊

新闻推荐

可否找到下一个“青蒿素”? 新华社发文报道在惠州市召开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

上世纪70年代初,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历经曲折,从传统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宝库中,谁会是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