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为何弃儒入道结缘罗浮 《葛洪与罗浮山》述评葛洪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惠州日报 2016-09-10 15:5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罗浮山这座屹立在南粤大地上的道教名山,曾是道教一代大宗师葛洪栖居、修道、采药、炼丹、传道、著述之所。岭南有幸,中国有幸,罗浮山之有葛洪,正如庐山之有慧远,开启了一段辉煌的文化历程。从此之后,名人名山,相互辉映,蔚为中国人文山水界的一段千古佳话。时至今日,我们完全可以说,葛洪与罗浮山的因缘际合,是中国道教思想史重中之重的篇章,是中国医学史、中国化学科技史大书特书的段落。值此“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广东惠州罗浮山隆重召开之际,由惠州市社科联编著的《葛洪与罗浮山》一书终于面世了。总体看来,该书在下述四个方面,尤其值得称道:

分析葛洪弃儒入道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独特人生经历

一是精心结撰、思路清晰。从章节内容看,全书分“生平身世”、“结缘罗浮”、“仙道贵生”、“岭南医祖”、“宗罗百家”、“山野仙踪”六章,每章又分三、四节不等,但这些章节读来能够使人感到环环相扣、自然连贯,毫无滞涩阻隔之感。而每章都在解决一个关于葛洪与罗浮山的问题。如在“生平身世”一章,写到了魏晋乱世,又写玄学盛行,还写了葛洪家世,实际上在解答像葛洪这样一个本来志在儒家仕途的人怎么最终选择了栖居罗浮山修道成仙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结缘罗浮”等五章,则分别为我们解答葛洪怎样修道、传道、交游,何以要选择罗浮山,其一生贡献如何、影响何在等问题。

二是内容丰富、启人神智。思想性强也是全书的优点之一。如第一章从“仕”与“隐”的关系写起,分析了葛洪弃儒入道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独特的人生经历,中间还适当补入玄学兴起、道教起源等相关内容。这些章节,实际上是在努力揭示葛洪何以在政治生活之外寻找生命安顿的内在原因。又如“仙道贵生”章,不仅介绍了《抱朴子》一书的核心内容,而且重点说明了葛洪提出的“神仙可学”的道理,即:一个人要想成仙道,首先要修人道,“改过”是重要法门。而“岭南医祖”一章,则客观公正地表彰了葛洪对岭南医学的重大贡献及其在中国医药史上的地位。

金丹术后来流入医学,成为中医药膏丹丸散研制开发先驱

三是论述严谨、学术性强。《葛洪与罗浮山》一书,尽管算不上一流的学术论著,但仍然努力作到了论从史出,言必有据,不做游谈无根之论,并且吸收了不少今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保持了较强的学术性。如书中关于葛洪身世及家学渊源的细致考证,关于葛洪的医药贡献部分能够深入医理,都给人以深入扎实的印象。又如,本书既对葛洪炼丹求仙致以深切的同情,同时又不忘以现代理性指出此路因违背科学而走不通,并补充说道教内部后来经过不断反省,最终从“外丹”转向“内丹”。并在全章的结尾处指出:“金丹术”后来流入医学,成为中医药膏丹丸散研制开发的先驱;导引、行气等道教的修炼法门,则成了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金液还丹”的化学制剂法,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化学技术的进步。

四是文字洗练、深入浅出。全书通篇文笔流畅,对义理的诠释做到了雅俗共赏,一些故事则堪称引人入胜。书内用来概括章节内容的标题与副标题,都是整饬精炼的四字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出各章节论说的主题,展示了编著者过硬的文字水平。另外,在插图方面,也都称得上精挑细选,与全书的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据我所知,本书的主要撰写者陈椰、夏志前、郭海鹰三位教授、博士,都是当今岭南人文学术界的后起之秀,学术功底扎实,在中国思想史,宗教史、地方志研究等方面各擅胜场,尤其不乏弘扬岭南文化的抱负和热忱。

(孙齐鲁)

新闻推荐

公益,越来越美的城市风景

行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公益广告,特别是沿街门店还利用LED显示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翻开《惠州日报》、《东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