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火狗两三次才能谈婚论嫁 龙门蓝田瑶族乡中秋夜再现少女成年礼

惠州日报 2016-09-17 15:41

▲老人为少女捆扎黄姜叶。

▲蓝田“舞火狗”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火狗仔,仲唔来(还不来)?火狗公,仲唔来?来?(来啦)!来?……”中秋节当晚,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杨屋村祠堂前,“舞火狗”的瑶族少女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而悠扬的歌谣,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蓝田瑶族乡的“舞火狗”少女成年礼活动都会吸引近千人前来观看。

每年中秋表演“舞火狗”

活动还没开始,跳火狗舞的广场上早已围满了人。“每年中秋节都会到广场上看"舞火狗",实在太有意思了。”杨屋村村民杨大叔从小看着“舞火狗”长大。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蓝田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越来越感兴趣,很多蓝田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他都能信手拈来。

“感觉很有意思,特别是听朋友说了这个舞蹈的意义之后。”惠城区费女士在朋友带领下,专门来到蓝田瑶族乡观看“舞火狗”表演。

参与“舞火狗”的瑶族少女杨晓彤告诉记者,今年很高兴第二次参加这项活动。

少女身捆黄姜叶扮火狗

刚入夜,近20名瑶族未成年少女在村中老一辈的帮助下,腰间和手臂上都捆扎上了黄姜叶,头戴竹笠扮演“火狗”,开始表演一年一度的“舞火狗”。

少女先在宗祠里奉上狗粮袋,点燃香火,从大门行至祭台前祭拜祖先,感激先人恩德,祈愿风调雨顺。然后,她们来到广场上开始表演“舞火狗”,围着篝火边舞边唱。表演结束后,她们再到各家的灶塘石祭拜,祈愿火种长存。接着还要祭拜菜园,祈愿蔬果繁茂,三餐无忧。

祭拜结束后,姑娘们穿过长长的巷道,经过曲折的田埂走向村旁的溪流,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笠等扔到河里,再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邪气。

根据当地民俗,每个瑶族少女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才能谈婚论嫁,所以“舞火狗”也是蓝田瑶族少女的一项成年礼活动。

“舞火狗”历史超300年

“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特定的晚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特定祠堂、禾堂、菜园等祭拜地点,都蕴含了蓝田瑶族少女成年后必须掌握的生活技巧,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蓝田瑶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瑶族女儿成年礼与龙门蓝田瑶族“舞火狗”的习俗相关,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也是岭南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一块活化石,它既是蓝田瑶族一项祭祀活动,也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舞火狗”于2006年5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舞火狗”民俗风情歌舞系列被列入广东省2014年群众文化重点活动项目,也是龙门县继农民画品牌之后的又一特色文化品牌,去年11月开始在龙门巡演。本报记者黄宇翔

新闻推荐

金融扶贫开发 保险入户助力

“扶贫保险”捐赠活动现场。“10·17”是全国扶贫日,10月14日,市金融工作局和中国人寿惠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带队前往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