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笋大量上市 收购价不高 龙门龙潭新寮村村民销售遇瓶颈,盼早日成立合作社

惠州日报 2016-08-12 16:42

▲村民的房子被一片片深深浅浅的金黄笋干包围着。

新寮村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竹笋。

日前一个上午11点左右,泥土在阳光暴晒下开始发烫,龙门县龙潭镇新寮村黄婆婆一家忙得火热。趁着这会阳光足,她和儿媳忙着把刚蒸好的笋片铺在竹匾上,等待阳光继续“烹饪”这道美食。

位于龙潭镇南部的新寮村是西溪笋的主产地,制作和销售西溪笋是该村一项传统产业。据了解,目前全村总人口1350人,其中制作西溪笋的农户有300多户,每年能产笋干3万公斤。

每年7至9月份西溪笋生长最快、产笋最多

酷暑时节,进入当地的雷雨季节,这里的竹山开始蠢蠢欲动,一个个尖尖的竹笋拔地而起。时令发出了信号,新寮人最忙碌的季节开始了。

经过五六公里崎岖山路,进入该村六暗(地方名,又称鹿庵)等地,映入眼帘的先是竹林相伴的小道,接着是运笋的队伍。放眼望去,村民家中也是笋,一片片深深浅浅的金黄色布满门口、楼顶,整个村庄的空气里充满着煮开了的笋味。

“很多人以为西溪笋是产于龙华镇西溪村,却不知现在龙华镇西溪村产笋已不多,是以龙潭镇新寮村所产西溪笋最为正宗。”新寮村村委会主任黄松发介绍,西溪笋其实是大头竹 (当地人习惯称其为甜竹或麻竹)的嫩芽。质优的甜竹多藏于新寮村的深山中,竹竿粗壮,最大的直径接近篮球的直径宽。体型庞大的甜竹,保证了新笋的分量。

每年7至9月份,是西溪笋生长速度最快、产笋最多的时候,一株母竹每年最多可挖300至400斤笋。在这个时节,一般每隔三四天村民就上山挖一次笋。

“待竹笋长到30厘米高的样子就可以收了。”村民陈水成介绍,刚从泥土里挖出来的竹笋,一个通常有六七斤重,个别的有10斤重。“当剥去外壳,去头去尾,一个鲜笋能用的部分大概剩下七成,待蒸发掉水分晒成笋干,大概还剩下七成重的样子。”他说,一年能收笋上千斤,制成笋干约500斤。

早上5点多上山收笋,赶太阳正好时晒笋

七八月份是每年最炎热的时节,却是这里村民最忙碌的时候。

“为了能赶在太阳正好的时候晒笋,必须每天早上5点多就上山收笋。”陈水成的妻子陈姨说,制作笋干是个辛苦活儿,步骤就那几样,完成起来却不轻松,几乎所有工序都靠手工完成。

村民们首先要帮笋剥掉外壳进行简单清洗,然后将鲜嫩的大笋放进一个近70厘米高的铁蒸笼蒸熟,接着再用特制的大刨子削片。“最早的时候没有这个刨子,都是用刀切,几个小时后手都累得不会动了。”陈姨笑着说,现在好多了,有了它半个钟能刨上几百斤。虽然工具的更新减轻了劳作的负担,但还是避免不了处理过程中被竹笋坚硬的外壳戳伤。然而,这对时常跟竹子打交道的村民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像往年一样,陈水成顶着太阳,将刨好的笋片一一铺在露台搭起的竹匾上。“你看,这些比较薄的、已经呈金黄色的今晚就能收了。”陈水成叉着腰,满足地说,这边颜色较浅的是刚晒下不久的,再经过两天暴晒,也能收了。

陈水成家跟这儿别家一样,山上种着笋,家里晒着笋,餐桌上吃着笋……和笋打了一辈子交道,人也变得直爽。晚饭过后,陈水成夫妻俩有默契地回到屋顶的露台。为避免经过一天暴晒的笋干受潮,他们必须及时将竹匾搬进屋里,待第二天太阳出来时,再端出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忙碌了一天的夫妻俩终于在夜幕降临时忙乎完了手里的活。

靠商贩上门收,收购价普遍不高

说起活儿的繁重辛苦,陈姨毫无怨言;但提起笋干的价格,陈姨叹了口气说:“这两年收购价一直不高,今年大概60元/公斤,往年能卖到64元/公斤。”

陈姨坦言,由于新寮村地处深山之中,村民们平时莫说到县城,就连到龙潭圩镇上出入也挺不方便的。因此单凭自家能力想要把竹笋销售出去真有一定难度。

“现在基本都靠商贩上门收。”陈水成说,由于失去了销售的主动性,收购价的高低很大程度都掌控在收购商手里。近年来,收购价普遍不高,大部分村民为了将竹笋卖出去,都会迎合收购商给出的价格。

游客难买正宗西溪笋干,盼有直营门店

优质的笋干没有统一的销路,这个问题困扰着山里的陈水成夫妇,也困扰着爱吃笋干的游客们。在新寮村村道上,记者遇到慕名前来找笋的惠州游客秦女士。她对记者说,一次途经龙潭镇就餐,吃到非常美味的西溪笋干,想着回到龙门县城后,到土特产店买一些作为手信带回市区送亲朋。“可是外面卖的笋干总感觉少了些当天吃到的那个味儿。”为了寻找当天心心念念的美味,秦女士这次决定亲自开车前往,来场寻味之旅。

“想要买到正宗西溪笋可真不容易,如果西溪笋有专营的合作社或直营门店就好了。”她建议,新寮村的村民如果能成立西溪笋合作社共同为西溪笋求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西溪笋销路问题,也可以保证村民的收益,还可以让喜欢西溪笋的人们有个良好的购买渠道,不用担心买到不地道或假冒的笋干。

“现在年轻人喜欢上城里打工,都不愿搞农活,留在村里做笋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陈水成望着远处的一片金黄说,以前除了卖笋干还种些果,这两年因为病害就没再搞了,笋干成了家里的惟一经济来源,希望能有有志向的年轻人回村带动共同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费燕

新闻推荐

5支本土摇滚乐队一展歌喉

音乐爱好者登台表演。本报讯日前,龙门县举办“追寻中国梦乐动文明城”七星仲夏夜音乐会。龙门本土乐队和民间艺人的精彩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