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存满患者电话号码 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李雪松获授“人文医生”荣誉称号
李雪松(右二)在询问患者病情。 本报记者张 斐 摄
人物简介
李雪松,男,1975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和汕头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颅脑创伤学组成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及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惠州市120急救创伤专家、惠州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员。
有这样一位杏林高手,是行业的典范;有这样一位人文医者,是患者的福音。他就是农工党惠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李雪松。
日前,在中国医师协会(2016)人文医学年会上,李雪松获授“人文医生”荣誉称号,为惠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
人生目标是保卫患者生命及健康
1999年大学毕业后,李雪松先后在亚洲最大神经外科中心——— 北京神经外科学院高级手术学习班、全国颅底显微外科解剖高级学习班深造学习,2013年11月通过广东省选拔考试并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总医院交流访问。
在李雪松人生信条里,始终将保卫患者生命及健康作为一生努力的目标。他先后从事重型颅脑损伤重症监护及规范治疗、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等工作,治疗效果居省内行业前列。曾获得广东省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惠城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多次应邀在国家和省级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李雪松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多年的磨砺练就了他精湛的医术,在患者心中有很高的信誉。找李雪松看过病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医生。尽管顶着“主任”和“博士”的头衔,但他从不摆架子。即使面对焦躁的患者,他都能心平气和地诊治。他说,医生应该用一颗仁善、博爱、感恩之心对待患者。从医20多年来,他把患者当作亲人,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李雪松的手机里存满了患者的电话号码,每天都有不少患者打电话给他。若遇手术或会议不方便接听时,他会在事后回拨并询问病情。熟悉他的同事都说,李雪松与患者谈话时和蔼可亲。他有一支录音笔,每次和患者聊起病情的关键部分时,他都会主动将录音笔拿出来,将聊天情况录下,并根据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
“将心比心,患者若能感到医生真心实意的付出,医患关系将会变得简单和谐。”李雪松认为。
曾一个月成功施行8例高难度手术
在年轻医生的眼里,李雪松既是长辈和老师,也是兄长和朋友。李雪松常常将他的从医经验和治疗技巧拿出来与年轻医生分享,耐心讲解其中精髓。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年轻医生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讨论疑难病症,分享学术前沿动态知识。
在培养年轻医生方面,李雪松通过观察每位医生的专业特长及个性特点,将他们分派到重症组、血管组、肿瘤组、功能组4个组别,使医生更好地发挥作用,也使得神经医学中心向着精、专、强的方向发展。他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曾在一个月内连续成功施行8例高难度手术,创神经外科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张 斐
新闻推荐
致受助学子的一封信。本报讯在秋季开学前,惠城区总工会举行2016年度“金秋助学”受助仪式,为全区69名困难学子每人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