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明年或达116家 惠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积蓄动能
惠城区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晓星集团生产车间。
市电商产业园内一家服装电商企业吸引创业者来学习创业经验。
创新优势如何发挥?如何在此番创新驱动发展中抢占制高点?日前,惠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云枢率队调研该区创新驱动发展。
记者从中获悉,到明年,惠城区计划实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6家,全区实现国家级孵化器 1家、省级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3家、区级孵化器5家,用创新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孵化器
23家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惠州物联网孵化器
在河南岸街道螺仔湖闹市区,一栋6层楼房矗立其中。这就是惠州物联网孵化器,经过不到一年左右的开发,孵化了企业70家,在线孵化企业有300多家。
孵化器负责人黄文辉介绍说,孵化器运营中心成立5个月来,已入驻爱城市、中科三维、晟芯源科技、鉴真科技等23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涵盖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开发、移动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
同时,孵化器还引进了广东粤科凯炬创业基金、百业联盟等数家股权(创业)投资及管理企业,这些企业将为惠州科技企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经验。
“接下来中心将依托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和惠州产权交易中心,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产权交易所,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运用提供交易平台。”黄文辉说。
对于孵化器下一步的发展,黄文辉也有一盘子的打算,其中包括取得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授牌,培育申报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让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到5%,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新兴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比例达到70%以上;一般性研发人才本土化率达到10%等。
●装备制造
利元亨:智能生产线的“生产商”
仅靠一条检线装配就能实现全自动生产?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让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这个公司始创于2002年,经过14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最大的高端智能成套装备定制企业和机器人系统应用集成商。
该公司副总卢淼说,利元亨精密的定位是 “高端智能装备定制专家”,公司的智能装备是自动化装备的升级版,相当于自动化设备有了更为随机应变的大脑,机械手面对更为复杂和更高精度的生产环境时可以灵活智能应对。
换句话说,利元亨是整条智能生产线的 “生产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智能装备制造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为此,公司创业初期就把视线放到国外,学习和生产都向国际接轨。
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利元亨首打 “人才牌”。公司目前在瑞士、德国、香港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办事机构。企业720名员工中,本科学历占了七成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也超过10%。
在人才战略的带动下,利元亨的人才实现“产出比”颇为惊人。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各项专利307项,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
其中一些专利发明更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位列第一。例如EV动力电池全自动模组PACK线、裸电芯自动装配线、汽车发动机挺柱挺杆装配检测线、汽车铰链装配检测线、电脑主机全自动装配包装检测线、燃气热水器核心组件全自动装配检测线、叶片锁自动装配检测线等装备实现了多个国内首创甚至全球第一。
掌握核心生产力,让利元亨公司拿下了一批“大客”,其中包括德国麦格纳、德国WAG、加拿大莫提马蒂、日本电装、美国艾欧史密斯、中国华为、中国联想等世界500强或行业巨头企业。
“去年公司销售产值3.5亿元,预计今年销售产值将增长37%。”该负责人说,公司致力于民族工业装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立志成为全球一流的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接下来将成立利元亨研究院,为人才提供发挥才干的平台,并计划申请省级新型研究机构。”
●研发机构
年内建立惠州暨南大学研究院
调研中,徐云枢强调,惠城区要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真正把创新驱动落到发展上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培养、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全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建立创新人才队伍。”
记者从惠城区科工信局了解到,惠城区正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年内我区争取建立1家新型研发机构,明年全区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家。”有关负责人透露,“为创新双方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经市政府与暨南大学商议,决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惠州暨南大学研究院,目前处于合同修订阶段。”
此外,还将进一步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突出引才重点,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大培育力度,培育既有创新能力,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注重为各类人才“搭平台”、“架梯子”,2016年计划重点引进2支以上创新创业团队。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周文媚
新闻推荐
村委会和热心人士给考上大学的孩子送上奖金。本报记者朱如丹摄本报讯(记者朱如丹)惠城区横沥镇土桥村重视教育,是横沥镇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