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钱物要留心 最好先问问儿孙 容易轻信他人,防范意识不高,老年人成骗子行骗的主要人群
老年人一直是骗子青睐的对象,他们通过设置亲情、迷信、小便宜等陷阱,往往能击中老年人的软肋。2014年,广东省公安机关接连破获多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涉案金额均超过2亿元,涉及受骗者均在2000人左右,以中老年人为主。“涉及金钱的交易,最好求助第三者,如朋友或者家人。”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便衣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范植安提醒,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骗术,老人很难防范。但凡是涉及金钱交易时,通过询问第三人,或许能避免财产损失。目前,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手段一般分为迷信型、理财诈骗、推销诈骗及以假乱真等。惠州市河南岸、水口、马庄等城乡结合部是骗子实行诈骗的高发地带,老人们要特别注意。
关键词 以假乱真
案例 买来“银元宝”,老伯被骗9000元
据媒体报道,去年10月底,家住贵州省的冯某来到河南焦作,为诈骗钱财,找人做了18个金色的金属小青蛙和两个银色的金属元宝。为让骗局显得更加真实,他还伪造了一份古墓主人留下的遗书及一份“中国人民银行物资暂扣单”。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在去年11月1日15时许,冯某带着一些金青蛙和一个银元宝来到焦作的一个足疗店佯装做足疗。在足疗过程中,他与足疗店的工作人员张老伯攀谈起来,谎称自己在工地上挖到一些金青蛙和银元宝,因为急用钱,想便宜出手。为了让张老伯相信他,他还拿出伪造的遗书和一份“中国人民银行物资暂扣单”。张老伯一看,便信以为真。结果,冯某顺利地把4个金青蛙和一个银元宝卖给了张老伯,得手9000元。
骗局分析 以低价抛售刺激他人购买欲望
骗子通常先在火车站、汽车站、农贸市场、街道上与被骗人搭讪,自称家中有难,急需脱手祖上遗传宝物或某文物点失火遗失的宝物等,并以远低于市场价出售或作为抵押,从而刺激他人购买的欲望。为了让被害人信以为真,有的还出示遗书、鉴定书等证明。有时骗子为进一步打消被骗人的顾虑,还引领被骗人到银行或其他部门找人鉴定。在银行等门口,骗子的同伙自称是这方面的鉴定专家,对“宝物”进行鉴定予以肯定。这时,被害人还不上钩的话,他们还有一招,又有一人出场,以高于市价收购,购买后一倒手就赢利不菲。这时被害人心动了,掏了钱,骗子得逞了。
警方提醒首饰、字画、邮票都可能有假
采用以假乱真骗术骗人的道具多种多样,除了有假古董外,还有假首饰、假字画、假钻石、假邮票、假宝石等。不管道具千变万化,只要不管别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不理他,绝对不会上当受骗。
关键词 理财诈骗
案例 被骗50万元投资收藏品
据媒体报道,家住河南郑州的刘大爷今年67岁,退休后一直在家闲着。两年前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生活。电话中的女子除了耐心询问他的生活爱好外,一再向他推荐收藏品,称升值快,能挣钱,还说周末公司搞活动,去参加活动的人,将免费获得有收藏价值的纪念品。
周末闲着没事,刘大爷决定去领免费纪念品。没想到业务员对他说,他们做的是国家支持的新兴文化产业,公司把邮票和钱币抵押给客户,他们拿着客户的钱来炒作这些邮票和钱币。不但可以升值,两年后公司还会回收这些邮票和钱币,收益率在30%以上。于是,从2014年至今,刘大爷先后在3家公司购买了价值50万元的收藏品。从今年7月开始,随着藏品回收日期临近,刘大爷决定卖藏品回笼资金。但他发现,这些公司全关门跑路了,电话也没人接听。
骗局分析 发放慰问品吸引投资,承诺高回报
在各类老人理财诈骗案中,诈骗手法花样频出。一些不法分子就是针对部分老年人“耳根软”的特点,以高息为饵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还有的公司组织实地考察旅游,通过宣讲会和推介会增强迷惑性。这类投资骗局并不复杂,一般来说,投资公司通过发放传单、在老年人群体间宣传等方式招徕老人,以发放慰问品的方式吸引投资,承诺高回报,投资金额在1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这些投资公司大多租赁在市区高档写字楼内,装修相当“高大上”,极易骗取老年人信任。然而,这些公司往往没过几个月就人去楼空,投资人哭告无门。
警方提醒老人身上别留太多钱
自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投资公司卷款跑路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而这些投资受害人中,大部分是手有余钱的老年人。老人最好把大部分的钱存在银行,身边只留下一些零散的钱,并且密码由子女设置。此外,老年人遇事多找人商量。要是碰到月利2分或3分以上的,就要当心,一定要先找老伴、孩子或信得过的邻居、朋友商量。
关键词 推销诈骗
案例 “神奇胶囊”治“三高”,吃后出现腹泻
近日,重庆九龙坡白市驿出现了一群卖“神奇胶囊”的团伙,声称该胶囊可以治疗“三高”。前来参加义务讲座的老人可获赠10个鸡蛋和一个血压仪。工作人员还告诉大家,当天购买“三高胶囊”的老人都可以享受买两个疗程送一个疗程的福利,而且3个疗程就可以治“三高”,治不好包退款。本次购买两个疗程只需要3600元,另外带来其他朋友成功购买返现500元。
当天张大爷就购买了 “神奇胶囊”,但随后出现腹泻等症状,有类似症状的还有同村的李阿姨。张大爷的儿子当即报警。民警查看发现,该胶囊无生产厂家。
骗局分析 以免费体检看病的方式推销产品、药品
推销者常用的手段是利用赠送低价礼品的方式销售一些“三无”产品,如小家电、厨卫等生活用品,或者以免费体检看病的方式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药品。为增加欺骗性,还会安排一些人当托,吸引群众跟风购买。
警方提醒患病应到正规药店或医院买药
老年人关注自身的身体保健,往往喜欢轻信专家,不喜欢上医院问诊,无形当中给了骗子们很多机会。骗子们针对他们不懂医学知识,给他们进行洗脑式的推销。年轻人应重视老年人身体保健的心理需求,多带他们去听社区、正规药店、协会等组织开展的各类正规健康知识讲座,患病应到正规药店或医院购买药品。
关键词 迷信诈骗
案例 “神医”消灾,7万元现金被掉包
2014年5月9日,谢婆婆在惠城区河南岸冰糖村路上偶遇两位妇女,听其介绍“神医”看病很厉害,并邀请她一起去寻医。“神医”掐指一算说,谢婆婆家中有血光之灾,只有将家里所有的现金及值钱物品拿来 “做法”才能消灾。谢婆婆将7万元现金以及一条金项链、一枚金戒指交给“神医”,谁知“神医”趁着“做法”将财物掉包。等谢婆婆发现受骗,骗子已人去楼空。
骗局分析 犯罪分子一般3人以上,多为两女一男搭档
在该类诈骗中,犯罪分子一般为3人以上,多为两女一男搭档,多系团伙犯罪。骗子通常在农贸市场、学校、医院、车站以及居民小区等场所作案。一般情况下,与被骗人最初接触的两人均为妇女,第一个妇女负责物色行骗对象并与之攀谈,以要找神医(老中医或白胡子老头)治病消灾为由,向被骗人打听是否知道附近有这么一个很灵验的神医。第二个妇女接着出现,说知道有这么一个神医,这个神医水平非常高,医术出神入化,还能为人消灾,并声称她的亲人就接受过“神医”的救治。通常这个妇女非常热心地带路去找“神医”,并邀被骗人前往。在3人前行找神医的路上,两骗子从闲聊中了解到被骗人的家庭成员姓名、职业等情况,再找机会通报给同伙。3人到一居民楼下,碰到“神医”的孙子或儿子,说“神医”今天不方便接客,但知道今天都会有谁来,并道出被骗人一些家庭成员情况。当事人诧异以为遇到神人,对“神医”的话深信不疑。
骗子又告诉被骗人近期会大难临头,被害人惊慌失措问有无办法破解,骗子故弄玄虚说神医可以为其救治,只要被骗人心诚,将家中所有钱财交给“神医”供奉一夜即可解除。这时被骗人因担心家人出事,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家中所有现金、金银饰品等财物交给骗子供奉。到了约定的日期,被骗人到“神医”住的楼取钱财时,早已人去楼空。
警方提醒骗子多在城乡结合部流窜作案
此类案件作案形式多样,主要是以消灾去祸为由。手段简单,多采取拦住行人冒充会算命,称其家人会大祸临头,须破财消灾。此外,以团伙流窜作案为主。这类案件基本上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或郊区的菜市场,犯罪分子多是外来人员,操外地口音,作案后迅速逃离。由于老年人受生理和心理影响,有着封建迷信思想,加之易相信人,没有防范心理,对骗子的言行不做分析,最易上当,尤其以女性居多。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姚亚超
本版图片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通讯员喻成)8月24日,惠城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原定于9月8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