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和陶诗” □陈 雪
“弱年逢家乏”的陶渊明,固穷,但并非一个单为衣食劳碌的平庸君子,他有远大的志向和政治梦想。史料对他的记载:“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抱猛志,不同流俗”。这就证明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人生道路作出的果断抉择。
回顾陶渊明所处的年代,彭泽县令的待遇并不差。据《晋百官注》记载,当时的县官年薪是四百斛,按月发放,每月米十五斛,刚好是每天五斗。一天能有五斗米的收入,也着实不少了,何况东晋时执行的是俸田和俸钱的双薪制。陶渊明除了有俸田,还有俸薪和其他收入。但陶渊明就是陶渊明,他对这些丰厚的俸禄毫不留恋,硬要辞官归隐,自食其力。因为他在官场上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观点当然不乏逃避现实的消极成分,但处在封建社会的仕途官场,历朝历代却无人敢有此举,倒是那些为考取功名终生求仕的人成千上万,他们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溜须拍马,应有尽有。陶渊明的叛逆和果敢无疑给某些所谓的士大夫一记响亮的耳光!那篇《归去来兮辞》正是他告别官场生涯的辞职报告,亦是他从此归隐田园不再出仕的宣言书。正是因为这个石破惊天的壮举,他成为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向往自由的崇拜偶像。
苏东坡佩服陶潜的勇气,也推崇他的田园诗歌。早年的苏东坡在仕途奋发上进,踌躇满志,大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自“乌台诗案”之后,仕途起伏,一波三折,再也难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陶渊明入仕之后并无大起大落,他们俩背景不同,性格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入仕为官要有所作为,能为苍生百姓做点好事实事。寓惠期间的三年里,是苏东坡“和陶诗”的创作高峰。苏东坡是贬官,他不能像陶潜那样正儿八经地提出辞职,苏东坡即使想辞官归隐,朝廷也不会恩准,因为流放至此本来就是朝廷对贬官谪吏作出的一种惩罚,他逃不脱这种惩罚。
1095年的3月,詹范太守陪东坡一起重游了白水山和佛迹岩,随行的还有林抃、王原、赖仙芝等人。通过这次郊游,东坡熟悉了一些地方,结交了一些朋友,又在水北农舍住了一夜,他很兴奋,回来的当晚就给一个叫陈慥的老友写信:“来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接着又写下寓惠后的第一首“和陶诗”《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并引。
苏东坡在这组“和陶诗”中,多处提到了水北的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热情好客、大方开朗的性格给东坡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这位一生不曾渡过东江来到府城的水北老人,在苏东坡的笔下栩栩如生,鲜活无比。你看老人对东坡多么热情:“君来树下坐,饱食携其余。”“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无不让人感受到老人的那种豪爽和慷慨。在以后的日子里,苏东坡陆陆续续地写下了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和陶九日闲居》并引、《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和陶桃花源》并引,以及《和陶咏二疏》、《和陶咏荆轲》、《和陶咏三良》等等。在这数十首诗中,苏东坡用步韵、次韵、从韵等形式,吸纳本土题材,讴歌岭南风物,凸显地方特色。这无疑是苏东坡的晚年创作取向和艺术形式的创新。这两个伟大的诗人,一个在彭泽,一个在惠州,一个是东晋诗人,一个是北宋诗人,中间相隔了六百多年,他们在漫长的历史时空穿越中用田园诗歌进行着一次次精彩的交流和对话,开启了一代“和陶诗”创作的新风。东坡自白“吾前后和诗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而黄庭坚在《跋子瞻陶诗》中说苏东坡:“饱食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1095年春天,一个叫卓契顺的人千里迢迢地从北方来到惠州。卓契顺风餐露宿,磨破脚底,单在路上就走了几个月时间。来惠的目的仅是为苏迈讨封家书,这委实让苏东坡感动。东坡问卓如此辛苦有何所求?卓说无甚好求,若是为求而来就不是来惠州而是上京城了。卓契顺说的是大实话。如今的东坡只是一个贬官谪吏而已,无职无权,沦落在蛮烟瘴雨之地,过着“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的困窘日子, 还有什么可以帮到卓契顺的?若真是卓契顺要求之于人,肯定要去京城寻找位高权重的京官了。但卓契顺还是婉转地对苏东坡说,若说有求,就求你一幅字吧,如当年的明远与颜真卿一样,由于在鲁公缺粮的时候,明远送来大米,雪中送炭的大义让颜真卿将此事写进书中而流传千古。苏东坡听后非常惭愧,想想自己的字画名气远没有他们大,如何来报答契顺的一番侠义及盛情呢?他挥毫泼墨,一气抄下了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相赠,也正是这幅墨宝,让历史记下了一个叫卓契顺的人。
苏东坡一生写过许多诗,历朝历代也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他为什么要单选《归去来兮辞》相送?他正是想通过《归去来兮辞》的意境寄托他对清高人格的执着追求,对品行节操的顽强坚守,对未来生活的坚强信心。他认为陶渊明的隐退并非全是消极的逃避,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抗争。而回归乡下并不仅仅是耕植谋生、自食其力那么简单,而是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人之本性,就像那位未经尘世污染的水北老人一样高洁清纯。
从这个角度讲,“和陶诗”的意义早己超出了文学的本身。
新闻推荐
大亚湾发挥创新优势聚集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发展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形成新增长点
在大亚湾西区科技企业加速器5楼一处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惠州皓赛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人操作着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正在制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