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在惠州的传说 □牟建新
惠州有一座用黄巢名字命名的山,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曾经到过惠州,在惠州留下了很多与他有关的传说和事迹。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夺取唐朝首都长安后,立国号“大齐”,自封“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
黄巢山坐落在今天惠阳区永湖镇麻溪村金果湾后面。山不算太高,海拔只有600多米。黄巢山风景秀丽,泉涧潺流。磐石壮观,崖洞呼应。其中的“飞来神石”和“叠石仙宫”等名胜,一直藏匿着有关黄巢为打广州而在惠州驻训时所发生的故事。
黄巢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自幼才思敏捷,学文习武,立志不凡。他的名字“巢”,暗含有盘踞之地的意思。黄巢5岁就能吟诗,而且语出惊人。一天,他父亲叫他以菊花为题作诗。他信口吟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时人认为,黄巢小小年纪就有“跋扈之意”,以后“岂不为神器之大盗”。青年时的黄巢,曾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又写下更为直白的 《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完全是一首准备造反的诗。事实上黄巢也真的起事了。
乾符二年(875),黄巢及其兄弟8人,率领2000人的队伍起兵参加王仙芝揭竿而起的部队。后黄仙芝被杀害,诸将推举黄巢为首领。此后,黄巢开始统领部队,转战南北。
乾符五年(878),黄巢带着起义军从福建进入粤东,来到惠州,准备攻打广州。他看到永湖的麻溪洞天中有一座古木参天,磐石叠垒,形如金锭,门排五列,坑匿十二,祥云环罩的山,喜出望外,认为这是战略要地、宫宇所在。于是,他把大本营设在此洞天中。而部队则分布在惠阳的永湖、潼湖(今属仲恺区),博罗的石湾、公庄等地驻扎。
这天,黄巢带兵在麻溪洞天操练。只见有一妇人因逃避兵乱匆匆至此,背着一位十来岁的男孩,手里拖着一位几岁的小孩疾走。
黄巢性起,大声斥道:“你这妇人,好不懂事。年纪大的孩子,好好的,你却背在身上;年纪弱小的却拖着他在后面跑,真是岂有此理?”那妇人不知他就是黄巢,竟愤愤地说:“黄巢的什么起义军,惨无人道,一路屠杀百姓。我的兄嫂已被他们杀害,只剩下我背上的这个遗孤。我背在身上,一是怕被黄巢杀了,断了他家的血脉,也是为了方便逃难。我牵在手上的是自己的儿子,万一被害了,我还可以再生。”黄巢听了,一惊一愕,没想到自己起义,打的是朝廷,连累的是百姓,顿觉惭愧。他看妇人还不知道他就是黄巢,便带有怜悯之心说:你不用逃了,不用怕,回家去,黄巢不会杀你的。妇人回答说,黄巢又不认识我这小妇人,他的兵还在乱杀人。黄巢想了想说:你回去后,在家门口挂上葛藤,就可以避免兵祸。那妇人看他威风凛凛,面带愧色,立即往家赶。一路上,她还将门口挂葛藤可免兵祸的话,传给所在山坑乡亲。一时间,乡亲们在家门口,甚至在坑口,都挂满了葛藤。果然,黄巢的兵马按黄巢的命令,凡是挂了葛藤的地方,不进不杀,就这样保全了整个山坑的男女老少。于是,后人称挂有葛藤而躲过黄巢兵祸的山村为葛藤坑。相传,居住在这葛藤坑的都是客家先民。客家人至今仍有在家门口挂葛藤纪念黄巢的习惯。
此后,黄巢开始约束部队,抓紧训练,还亲自到潼湖的驻军点兵排阵,至今潼湖还流传着黄巢点灯阅兵的传说,并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黄巢点兵”奇观可印证:以前的潼湖,是一个典型的积水洼地,每年的龙舟雨后,潼湖水就会涨得满满的。就在大水初涨的头几天晚上,夜幕下的湖中央偏东的水面上就会陆续出现耀眼的亮光,一盏,两盏,无数盏,一排排、一串串地悬浮在波涛上,把几里水面照得通明,接着就消失了。人们一直相信,那就是传说中的黄巢点兵。
黄巢还到博罗的石湾视察部队。当年,士兵为练习攀登城墙,堆起了很多高高的土墩。石湾现还有黄巢墩地名,据说那就是当年的遗存地。黄巢也曾移师公庄小住。公庄有天子岭地名,甚至还在镇东的獭子圩牛尾石下洞中,还留有一座黄巢的造像。在公庄,还有一座山叫天子嶂,相传也与黄巢有关。
后人将黄巢到过的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作纪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成为从精神上的感恩转化为民间的风情。笔者以《黄巢山》诗为记:挥师席卷半中华,门挂葛藤赦客家。暂驻麻溪存印记,姓氏山名寄辟邪。
新闻推荐
廖秋梅董事长获惠州慈善人物奖 金山国际旅行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广获赞誉
廖秋梅(右三)热衷公益获得慈善人物奖。本组图片均由张艺明提供廖秋梅认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6月29日下午,“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