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培育优质应用型人才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曾小辉谈惠州市高等教育发展

惠州日报 2016-07-04 18:15

企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惠州市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在对外合作办学方面有哪些成果?在经济转型升级大潮下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惠州市采取了哪些举措?就以上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曾小辉。

注重对外交流合作,办学质量有所提升

谈及近几年来惠州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曾小辉深有感触。他向记者介绍,2012年,市政府投资20多亿元新建并成功创建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惠州城市职业学院,2015年又引进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惠州(博罗)。“目前为止,惠州市已有本科及高职院校5所,分别是惠州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和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共开设专业119个,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艺术、卫生等11个学科门类。2015年,5所院校在校学生人数3.72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3%。”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年来,惠州市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系洽谈,希望引进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国 (境)内外高校来惠州合作办学,以提升惠州市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惠州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据曾小辉透露,到目前为止,惠州市与乌克兰、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香港特区以及国内的一些品牌高校进行了接洽,也与几所高校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另外,惠州市高校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也充分发挥了自主权,例如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专门成立了华澳国际学院。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中外合作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项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项目在顺利推进中。

引进高水平大学,助力支柱产业发展

曾小辉介绍,对于优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惠州市主要采取如下举措。首先是高端引智。“为破解短期内本土高校无突破性发展的难题,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惠州市合作办学,力争在高端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特别是引进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学科,合作举办研究生院以及打造与惠州的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相符合的特色专业。”曾小辉透露,市政府将在办学用地、经费支持及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其次是本科转型。积极推动惠州学院转型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为未来惠州学院办成高水平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在高职提升方面,惠州市积极支持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博罗)升格为本科学院。

此外,惠州市“十三五”期间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将于今年下半年申办惠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同时,要求各县(区)在“十三五”期间也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或引进具有明显理工类学科优势的高职院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深度挖掘,打造特色学科和品牌专业

诚然,特色发展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惠州市高等教育是如何实现特色发展的呢?曾小辉向记者介绍,首先是着力规划和打造各高校办学特色和品牌专业。“本科院校要发掘更多特色专业,为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各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优势合理定位,做到办学特色鲜明,错位发展,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专业,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学科和品牌专业。”曾小辉表示,近年来,惠州市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为契机,以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各高校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办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

“十三五”期间,惠州市将通过优化、调整、改革、创新,构建以应用型本科为龙头,以高职院校为支撑,以中职学校为基础,适应惠州经济发展,满足惠州乃至珠三角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本报记者陈可可

新闻推荐

努力建设新时期高素质参政党 农工党惠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杨剑辉通讯员林海燕)昨日,农工党惠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惠州宾馆召开。农工党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主委马光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