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小孩被微信红包牵着鼻子走 惠人慧语
发红包、抢红包,抢到红包后用各种点头、哈腰、跪谢等表情包刷屏,感谢发红包的“老板”,这似乎已成为当今微信用户的基本“礼仪”了。如果您的小孩也正把这种方式运用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您作何感想?据《惠州日报》昨日报道,8岁的重庆女孩依依央求父母给她买一部智能手机,说如果不在同学群里发红包抢红包,大家就不跟她玩了。此报道引发网友们热议。
在成人社会里,不玩微信似乎成了落伍的代名词,玩了微信但又不发微信红包会被看成“铁公鸡”。被手机社交媒体牵着鼻子走,被微信红包里的“人情”与“面子”所裹挟,这种无奈也已在小孩子的交际圈里悄然蔓延,正如8岁的女孩依依所遇之情况。
笔者认为,小孩玩微信红包这事还得疏堵结合。
所谓“疏”,就是引导小孩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及手机上的社交媒体。一方面,与小孩做好沟通,对手机的用途做好约定,明确只能用来做哪些事;另一方面,家长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盲从,不攀比,不炫富,杜绝拜金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所谓“堵”,就是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达成一致,对小学生玩手机玩微信的时间进行严格限定,比如在上课时间、休息时间、功课做完前不允许玩手机;可对微信红包金额及次数、个数等进行限定。还可以考虑由老师或家长代表来做学生微信群群主,规范管理和科学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社交媒体。当然,最高明的“堵”是开拓更多精彩的主题活动,吸引孩子共同参与,促进交流,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
总而言之,手机也好、微信也罢,这些都是通讯时代进步的产物,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小孩子也不例外,不能因为担心孩子会学坏就一堵了之。要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接纳并进行科学引导,让其为我所用,而不是为其所缚。(谢仕亮)
新闻推荐
全市22个项目夏令营免费开放 门球夏令营8月15~25日举行,还可报名
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网球拍球。本报记者王建桥通讯员贾海霞摄本报讯(记者潘高耸通讯员贾海霞)昨日,2016年惠州市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