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旅游产业档次打造七大旅游品牌 市政协开展“践行绿色发展,加快壮大惠州市旅游业”专题议政为惠州市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

惠州日报 2016-07-20 17:29

“半城山色半城湖”、“天下不敢小惠州”、“山呼海应看惠州”、“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无不指向让惠州人引以为豪的旅游业。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培育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对扩就业、增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有裨益。

江、湖、海、泉、山、涧、瀑一应俱全的惠州,发展旅游业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惠州旅游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巽寮湾等景区的火爆更是为惠州挣足了面子和银子。

“十三五”期间,惠州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范围?今年上半年,市政协将“践行绿色发展,加快壮大惠州市旅游业”列为今年常委会专题议政课题,为惠州市发展壮大旅游业建真言、献良策。

现状

全市旅游总收入去年跃居全省第6位

本次专题议政,市政协指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牵头,先后到市直有关部门以及惠东、博罗、龙门等县(区)实地调研,并专程赴江西上饶、景德镇以及梅州、河源等地学习,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广泛征询专家意见。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惠州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去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30亿元,接待游客4077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86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2210万人次。惠州的旅游总收入和过夜游客接待量分别从2005年全省第10位和第12位跃居到去年的第6位和第5位。

与此同时,惠州旅游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规模以上景区70多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国家4A级景区10处、国家3A级旅游区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生态风景区1处、国家生态农业示范点1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形成了以惠州西湖、罗浮山、南昆山、巽寮湾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群落。

在此基础上,惠州旅游三大功能区正在逐渐成形:以惠州西湖创5A为核心,集城市休闲观光和购物、娱乐、集散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央休闲区日渐成熟;以罗浮山成功创5A为突破口,环罗浮山—环南昆山生态旅游带打造提上议事日程;围绕环大亚湾新区建设,环大亚湾新区“亚热带·全年候休闲度假天堂”逐步推进。

不足

大量优质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但与惠州在省内拥有的屈指可数的丰富旅游资源相比,与国内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惠州旅游业的发展仍有不足。”市政协调研组在相关报告中指出,惠州旅游产业的目标定位有待进一步提高。惠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只是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没有明确提出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这势必影响产业规划、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

调研组指出,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愿景仍相对滞后,虽然提出了构建三大旅游产业聚集区和打造南昆山-罗浮山百里生态旅游、百里滨海旅游两大旅游发展长廊的思路,但除了正在编制的《环大亚湾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外,其他区域规划和各景点专项规划,特别是乡镇一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区域旅游协作规划有待完善。

今年的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吐槽惠州市部分景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去年国庆假期,我在巽寮经营的一家酒店,本来客房全部订满,但到了晚上却空出100多间!很多游客因为堵在巽寮外面进不来而取消了行程。”一位从事旅游行业的市政协委员将矛头指向交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在前期调研中,市政协调研组也发现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瓶颈”。调研组指出,由于交通大动脉与旅游景点间的连接线路级别低,甚至很多重要景点之间没有道路相连,导致每逢旺季和节假日,部分景区周边道路拥堵,再加上缺少游客集散中心,导致停车困难,更让乘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调研组认为,惠州的旅游商城、商品开发力度远远不够。很多游客都有购买惠州特产和手信的需求,却无法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关商店。而兼具时代特色和惠州特色的手信更是供应不足。同时,惠州对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远远不够,虽然罗浮山、南昆山、巽寮湾早已名声在外,但平海古城、象头山、崇林世居等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建言

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更加重视旅游业在促进惠州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城市形象、增加绿色GDP方面的作用,明确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打造。从建设旅游强市的高度谋篇布局,加大在人、财、物、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可参照梅州、江西上饶等地的做法,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惠州市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市政协调研组还认为,惠州市应进一步深化旅游发展体制综合改革。“应该争取在全省试点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完善旅游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考虑组建市旅游产业发展集团,专门负责旅游景区、旅游项目运营管理,优化产品供给。同时,探索完善景区定价机制。比如,可学习参照江西婺源的做法,在博罗县试点景区通票制度,将域内所有景区整体打包,科学定价,设定有效期,一张门票即可游览所有景区景点,以此提升过夜游客的数量。”

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提供综合服务

南昆山、罗浮山、惠州西湖、巽寮湾……这些景点景区早已享誉省内外,然而在当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惠州仍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亟待宣传和对外推介。对此,调研组建议,规划开发双月湾、考洲洋、小桂湾、三门岛、秋长古镇、莲花山、象头山等一批重要的旅游景区,形成惠州市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针对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调研组则提出,要加快南昆山、巽寮湾等重点景区交通道路的升级改造,提高旅游支线公路等级和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各县(区)之间的旅游交通网络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连接南昆山、罗浮山两大名山的高等级旅游专线,以及连接霞涌、惠东高铁站、稔平半岛的百里滨海旅游景观大道。

调研组还建议,依托惠州西湖、罗浮山、巽寮湾等核心景区和重要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一批游客集散中心或旅游综合服务区,集停车住宿、休闲娱乐、美食餐饮、旅游交通组织、旅游咨询、导游服务、商业购物于一体。同时,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景区厕所建设提升人性化水平。

在日前举行的惠州产品 (南昌)展销会上,惠州旅游推广展区引进科技感十足的VR虚拟现实技术,将惠州山海呼应的美景直观地呈现在南昌市民面前。因此,调研组建议提升惠州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水平,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的旅游体验厅,尝试引进VR(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旅游产品。

构建环城游憩带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旅游品牌

如何深挖细凿,串好惠州市旅游资源的“珍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调研组建议打造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品牌、滨海休闲旅游品牌、生态宜居城市旅游品牌、文化名城旅游品牌、红色旅游新品牌、民俗文化及乡村旅游品牌、特色节庆会展旅游品牌等七大旅游品牌。

其中,在打造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品牌方面,要充分挖掘罗浮山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养生文化,特别是青蒿素文化元素,抓住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召开契机,打造罗浮山中医药养生度假基地。同时,进一步提升龙门温泉、惠城近郊温泉等温泉资源的开发水平,培育一批全年候高端生态养生度假区。

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旅游品牌方面,调研组建议,充分发挥西湖、红花湖、金山湖和白鹭湖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构建环城游憩带。

在打造红色旅游新品牌方面,着力把叶挺纪念馆、东纵纪念馆、高潭革命老区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举办红色旅游主题宣传活动,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融合开发,打造国家级复合型红色旅游产品。

调研组还建议,深挖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小金口麒麟文化节、巽寮妈祖文化节等活动的魅力,打造特色节庆会展旅游品牌。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冉隆江王丹

新闻推荐

旅游船艇不允许个体经营 惠州市沿海旅游船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惠东巽寮帆艇运动码头。本报记者钟畅新摄本报讯(记者戴建)昨日,惠州海事局就《惠州市沿海旅游船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