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出深闺 产业成果惠民生 惠州大力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成果转化则是让生产力发挥实效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为打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让“高冷”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的“深闺”,让科研“青苹果”变为产业“红苹果”,近年来惠州市加大力度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营造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制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推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了科技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目前,惠州市已初步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造环境
出台“1+6+N”系列文件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近年来惠州市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文件,涉及研发资金管理、研发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利资助、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为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劲动力。去年,惠州市制定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6+N”系列文件,包括一个《意见》、“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及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资助等若干配套文件。
为更好地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惠州市积极落实国家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据市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5年,惠州市经初审通过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企业共有280家843个项目,研发资金投入达39亿元,企业享受减免所得税约4.87亿元。
强主体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255家
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203家,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7家(国家级12家),推动主营业务年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76%。正是得益于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惠州市一直保持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成果、专利申请“五个90%”来源于企业的局面。
通过培育发展,惠州市涌现出一大批大中型和中小型科技企业。TCL集团作为本土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成为产值超千亿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惠州市还有一批百亿级企业,如德赛集团、伯恩光学、华阳集团等。此外,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涌现加速了惠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如胜宏科技、利元亨、伟乐科技等。
为鼓励企业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惠州市出台《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暂行办法》,政府将财政科技资金采用发放创新券的“后补助”方式,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创新,重点支持企业向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成果或技术创新服务,以及为建立研发机构而购买研发设备等。
据悉,惠州市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并出台《惠州市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方案(2016-2020年)》和各项配套优惠政策,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科技服务、辅导培训等方面扶持企业快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255家。
搭平台
建成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据介绍,近年来惠州市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搭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好服务。
记者了解到,惠州市已建成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等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建新型研发机构14家。
此外,惠州市大力推进孵化器体系建设,全市建有15家孵化器,孵化面积达5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568家,累计毕业企业159家,其中9家在新三板、创业板、天交所挂牌;建成美国波士顿和德国科隆等海外异地孵化器,推动建设中以孵化器,以实现“国际研发、惠州孵化”。
引人才
引进博士586人硕士9382人
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介绍,惠州市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制定了《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员工因职务发明取得专利权后,每1件发明专利奖励发明人9000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和软件登记著作权各奖励1000元。
近年来,惠州市制定出台一系列激励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有力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比如设立“突出贡献奖”,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
惠州市大力支持企业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和奖励制度,激发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力。通过一系列人才引育和激励措施,惠州市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和成果落户惠州。截至目前,惠州市共引进博士586人、硕士9382人,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7059人,建有8个博士后工作站或流动站,在站人数8人;引进科技创新团队18个、领军人才69名,团队核心成员和领军人才中有2名国外院士、2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TCL集团“新型显示(裸眼3D)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德赛集团引进的纳微科技创新团队成功入选省“珠江人才计划”,这大大提升了惠州市“塔尖”人才数量。
按照发展计划,惠州市力争到2020年共引进10名以上院士进站工作、引进培养20名以上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引进50个以上科技创新团队、引进200名以上科技领军人才,人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将显著增强。
激活力
逾200家企业与近百所高校院所合作
据了解,为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优秀的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惠州市积极创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据统计,惠州市有200多家企业与近100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施了500多个产学研项目,合作领域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化工材料、LED、机械制造、医药、建筑材料、汽车电子、现代农业等产业。
截至目前,惠州市已牵头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4个,建立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平台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个、院士工作站3个、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3个,建立了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中南大学技术转移惠州中心,以及7家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结合已成为企业增强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为提高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市财政资金在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中的激励作用,市财政局建立了项目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对市级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对相关单位及人员评价、科研资金支持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之一,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实施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
壮产业
去年全市LED产品产值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惠州市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移动通信、平板显示、LED、新能源电池和汽车电子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液晶电视、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同时,惠州市大力发展新型半导体光源(LED)产业,制定了LED产业发展规划,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推动LED产业顺势而起,形成了包括芯片加工、封装应用的上中下游一体化完整产业链,去年全市LED产品产值达60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已成立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联盟,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148家,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20宗,协议总投资127.8亿元。大亚湾开发区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龙头,以发展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高端产品为主线,着力发展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中海油惠州炼油公司突破“高酸重质原油全额高效加工的技术”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惠科宣
新闻推荐
10名验客体验惠州美景 惠州旅游·同程验客大赛达人采风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程秋伊)昨日,由市旅游局和同程旅游共同举办的“2016惠州旅游·同程验客大赛达人采风活动”在惠东县巽寮湾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