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安在敬老院 视老人如父母 退伍军人邓晓洪做社工,尽心尽力照顾老人衣食住行
邓晓洪端水给老人服药。
“他对我就像我的仔(儿子)一样。”近日,惠城区三栋镇敬老院里,今年93岁的何阿婆说起邓晓洪,满脸笑容。1964年出生的邓晓洪,是一名退伍军人。近年来,他投身社工行业,成为惠州市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去年9月,他所在的社工机构负责为三栋敬老院的老人们服务。他作为负责人,将家安在了敬老院,尽心操劳老人们的衣食住行,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让这里的孤寡老人颐养天年。
牵线搭桥给敬老院装雨棚防西晒
眼下正是高温天气。近日,接近中午时分,邓晓洪站在三栋镇敬老院的屋檐下,按住墙上的白色按钮,将屋檐下安装的雨棚展开。雨棚是绿色的,看起来很新,伸展开有1米多,顿时多了一丝清凉。
“这些雨棚是前几天才安装的,是市区艺德教育的志愿者募捐款项安装的。”邓晓洪说,这些新安装的雨棚让他安心了不少。“老人们居住的房屋是向西的,现在的天气,一到下午就西照,会比较热。”邓晓洪说,他们来这里,就是希望通过服务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好。由于所在机构经费有限,也拿不出资金来。每到周末,很多爱心团体和热心人士来这里探望、关怀老人,所以他和一些爱心团体沟通了一下。“艺德教育的志愿者听说之后,回去募捐了钱,给老人们安装上了雨棚。雨棚安装好后,屋檐下、屋里都凉快了不少。”
当时正是午饭时间,好几位老人正在屋檐下吃饭。他们看到邓晓洪,都叫他赶紧去吃饭。一位老人吃完饭后要吃药,叫了一声邓晓洪,邓晓洪很快从房里拿出药盒和水,给老人服下。79岁的李伯坐在屋檐下,说起邓晓洪连声称赞。李伯告诉记者,他手脚不是很灵活,尤其是右手。自从邓晓洪来了之后,只要有空,邓晓洪都会帮他以及其他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
生活多磨难,努力面对渡难关
今年52岁的邓晓洪,老家在梅州市五华县。当年在广西服役,1987年退伍到了广州。邓晓洪在部队时,曾经立过三等功。“当年当兵的时候条件艰苦,经常睡坑洞。”退伍后,他陆续在政府部门、国营企业待过。1992年,他调到了惠州市一家国营单位上班,从此在惠州安家。
邓晓洪的人生并不顺利。2000年,他下岗了,那时的他才30多岁,正值年轻力壮之年。“正是施展抱负的年纪,一下子没了工作,心里很彷徨、很难受。说实话,当时也抱怨过。”不过,这些挫折并没有压倒他。“当过兵,经历过很多艰难时候,我想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奋斗改变,不能因为这样就消沉、自卑,不能让这些压倒我。”那时,邓晓洪找到机会,在罗浮山、紫金一带接工程做。“做过很多工程,装修、园林、修路都有。”这些年的努力,邓晓洪也干出了一些成绩。“做什么都会遇到困难,就算做工程也一样。一方面自己要看开点;另一方面,自己要继续努力。”邓晓洪面对困难和起伏,选择努力面对。
住在敬老院全天候为老人服务
2013年,邓晓洪的事业和生活面临了一次转机。“我加入了社工行列。”邓晓洪说,自己转行对不少朋友来说有些突然。“他们老说我,你也50岁了,怎么又干这行呢?”邓晓洪说,自己选择这一行并不突然。“这些年跟着一些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深切感觉到孤寡老人需要关心。但是做志愿者只是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半年才来一次,服务中心进来后,就能天天给老人服务。”去年9月,市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入了三栋镇敬老院,他作为负责人来到了这里。“从那以后,我几乎天天住在这里。”邓晓洪说,他来到之后,首先对这里的环境条件以及老人都进行了一番了解。“这里的老人最年轻的都70多岁了,最老的已经90多岁。不常在这里,老人有事发生很难及时处理。”
邓晓洪很多事都亲力亲为,打扫卫生,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老人精力有限,有的时候冲马桶冲不干净,我们也要帮忙清洗。”邓晓洪认为,首先要给老人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老人生活才舒心。为了让老人有事能及时找到他,他还给老人们配备了联系卡,在床边安装了呼叫铃。每天晚上7时,他会对老人进行一番巡查,看看老人的休息情况。“到了晚上八九点我还得巡查一遍,睡觉前再巡查一遍,判断一下他们的身体状况,有病就及时送医院。”邓晓洪说。
邓晓洪给每个老人房间配备一个药箱,放有十几种药。“老人身体状况多,多备点药,他们能及时得到救治,保障身体健康。”邓晓洪说,如今他和凌田中学的志愿者进行了沟通,打算在这里帮忙建老人活动场地,让老人生活更充实些。“做了这一行,我发现的确很累,事无巨细,事事要周到。可是干了就要负责,就要干好。”邓晓洪说。
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新闻推荐
惠州市直@平安惠州第一 县区@惠城发布第一 今年第二季度政务微博考核成绩出炉
本报讯(记者游璇钰)惠州市今年第二季度政务微博考核成绩日前出炉,对惠州市30个成员单位进行排名。记者看到,在市直单位微博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