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猪毛风”易致毛囊受损感染 医生:护理新生宝宝应规避药灸肚脐、挤奶头等误区

惠州日报 2016-06-07 19:30

护理小宝宝要讲究科学。 本报采集

一个月前,市民小张夫妇喜得千金,然而添丁进口的喜悦还未散去,抚养护理小婴儿的麻烦就已让这对新手爸妈焦头烂额。不久前,小宝宝哭闹夜啼不止,他们就采用民间土方法,用药灸宝宝肚脐,结果不仅没止住夜啼,宝宝肚脐周围皮肤却出现了严重化脓。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龙艳明称,她所接诊的新生患儿中,有很多是因父母不懂如何对症处理,导致孩子病情加重而来医院治疗或抢救。那么,新手父母在护理新生宝宝时,会碰到哪些常见误区呢?

误区1

药灸肚脐或致肚脐周围化脓

小张表示,女儿在2周大时,每天都会无端哭闹一段时间,而且大多数都在夜间,怎么哄也哄不好,让全家人不胜其烦。家里的老人说用药灸一下会好很多,结果夜啼没止住,肚脐周边皮肤却化脓了。

龙艳明表示,婴儿哭闹夜啼、抱着能睡躺下就哭与肠绞痛有关。这种现象多发生在4~6个月大时,一般在婴儿满6个月后就很少发生了。肠绞痛并不是病,其具体原因医学界亦尚无统一定论。但可通过一些方法让肠绞痛的宝宝暂时获得安抚、减轻哭闹。如宝宝清醒时适当让他多趴着;搂抱或者轻轻摇晃宝宝;给宝宝洗个温水澡;让宝宝平躺,弯曲其双腿,双膝用力顶压腹部,可以帮助其排气;严重频繁哭闹的,也可找医生解决。

误区2

刮“猪毛风”易致毛囊受损引发感染

据了解,新生儿哭闹夜啼厉害时,家里的老人会用母乳或者蛋清不断顺时针揉搓孩子的后背、前胸、四肢等部位,一段时间后,会搓出很多黑色硬毛,摸上去刺刺的。民间管这种方法叫“拔毒刺”,客家人称其为“猪毛风”或“猪毛丁”。市民何女士是在网上看到这一方法的,她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给宝宝刮“猪毛丁”,结果还真的搓出了传说中的黑刺。

龙艳明解释说,其实,这拔出的“毒刺”其实是新生儿毳毛。婴儿出生时全身有很多细细的汗毛,几个月后会逐渐自然脱落,叫新生儿毳毛。当妈妈用母乳或者蛋清揉搓时,搓掉的其实是孩子毳毛,经过揉搓后打结成团就成了人们所看到的黑刺了。

“婴儿皮肤很娇弱,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毛囊受损,甚至引发感染,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发败血症。”龙艳明说。

误区3

针挑马牙或致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

妈妈发现,刚出生才一个月的磊磊,下牙床上长了2颗黄豆大小的“牙齿”,这两颗小“牙齿”摸起来像脆骨一样,软软的。奶奶说孩子长的是“马牙”,不吉利,要用针挑掉或用布蘸上淘米水清洗掉。

“马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用针挑反而容易造成细菌进入体内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龙艳明说,“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不需要医治,一般2~3周后会逐渐消失。但家长要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在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后,再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中残留的奶液和食物残渣,为乳牙的萌发创造良好条件。

误区4

挤奶头或致宝宝乳腺发育异常

市民周女士在照顾刚出生15天的孙女时,发现孩子左侧乳房有个小肿块,摸起来硬硬的。为了消除肿块,她便按照民间的方法给孩子 “挤奶头”。两天后,周女士发现孩子的乳头发红,并有白色液体流出。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孩子乳头发炎了,需要住院治疗。”

龙艳明表示,其实,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左右都会出现双侧乳腺肿胀的现象,这种情况在1~2周后会自行消除,无需用手去挤。过分挤压宝宝乳房反而很危险,可能会引起宝宝乳腺发育异常。

本报记者田东梅

新闻推荐

捕捉美和真 人生无摄限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精品展今日在惠开展,该学会主席杨元惺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杨元惺。本报记者钟畅新摄“镜中世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精品展”今日在惠州博物馆开展。昨日,记者专访了中国艺术摄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