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名人家训 促进社会和谐 成晓军新作《中国历代名人家训选读》客观点评历代家训,剖析其当代意义
历代名人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如何传承家训中的优良文化,社会各界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最近,惠州学院成晓军教授新作《中国历代名人家训选读》(以下简称《选读》)版行于世,笔者乃其后学,蒙其不弃,先人一步,得而习之,收获良多。
成晓军先后编著《帝王家训》、《宰相家训》、《名臣家训》等书籍
第一,耕读传家久,训言经久力强;集铢与累寸,践行于日常。成晓军教授出生于耕读遗风久远之家,深受湘乡本土文化的影响。湘乡历史悠久,人文精神源远流长。近代以来,湘乡因湘军的影响更是名人辈出,家族家训文化骤然兴盛,曾国藩家训就是最好的例证,至今仍被人们视为家训的范本之一。成晓军教授生长于此特定的地域文化之中,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家族文化熏陶,尤其是受到祖辈亲人的影响,其外祖母自幼即以“以诚为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文章千古好,仕途一时荣”等加以训诫,足以对他心志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伦理学会荣誉会长陈瑛先生指出:“今天谈家训,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文献文本,一个是动态的活动,即家训的教化。”作为国内多年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学者,成晓军教授有着非常浓重的 “家训”情结,也极其重视对历代家训的文献整理与研究,从1995年起,他先后编著了 《帝王家训》、《宰相家训》、《名臣家训》、《名儒家训》、《慈母家训》、《曾国藩家族家训》等书籍。在上述史料整理研究的基础之上,他精心选择并详加评论,《选读》由此而成。
力求将艰深的家训世俗化、大众化
第二,内容甚广泛,思想更精深;平淡中见高雅,通俗中见专深。《选读》选取历代63人近80篇家训加以导读,从时间上看,跨越了从先秦到民国的历史长河,尤侧重于近代以来的家训(近代家训多达27篇);从家训人物选择上看,以历代官宦士大夫的家训为主,如颜之推、张英等,也有帝王家训,如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清圣祖等;从家训内容上来看,涉及到家训的诸个内容,如读书、治学、为官、诚信、节俭、孝养父母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选读》还根据现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试图在历代家训中寻找到可资之处,如官二代的教育等。可谓是内容广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对于学术成果而言,如何处理好平淡与高雅,通俗与专深,向来不是一件易事。成晓军教授一直主张“平淡中见高雅,通俗中见专深”治史理念。家训教化是传统文化大众化、世俗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将艰深的家训世俗化、大众化,是诸多学者的追求目标。《选读》按“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五个方面展开:以“训主”和“原文”展示训言之原貌,以“注释”传递文史之知识,以“译文”达到通俗和增进理解,以“评析”将现实借鉴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代家训在当今的展示范式,既有深厚的学术价值,又具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便于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以该书的开篇之作《论劳逸》为例,对于非历史专业人士而言,“敬姜”并不为人非常熟悉,以“训主简介”即“春秋时期鲁国”、“穆伯的妻子”等内容进行介绍,其文出自《国语》,文虽不长,但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仍有晦涩难懂之处,采用近50个注释对全文进行解释,再以数百字的篇幅译成现代白话文,最后以“评析”的方式对家训中提到的数个论点进行点评,既批判,亦借鉴,非常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对所选家训都有评析,多以正面弘扬为主
第三,正面弘扬多,不足亦明说;文章千古好,且鉴更期纠。传统家训,深受传统时代的影响,其内容既有合理之处,亦有不足之处。对于历代家训,宜取之精华、弃之糟粕。《选读》一书对所选家训都有评析,多以正面的弘扬为主,对家训所涉史实及内容进行说明,且结合现今家庭教育,有针对性的点评;但家训中有封建思想的存在,亦加以指出,如对《论劳逸》中的“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观点,《杨继盛家训》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等,编著者在“评析”中作了科学分析评判。
资鉴是史学的重要功能。究于家训的资鉴功能,学者有着丰富的认知,总体而言,集中于三个方面: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确立良好的家风。当今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已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且有不少成功事例值得肯定,但也出现了诸多的不良现象。在《选读》中,成晓军教授从家国情怀的视角,对如何吸取家训中的优良文化成分加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与整理家训,为当今中国家风家规建设从一个侧面提供历史借鉴依据,诚乃学者应有之责,成晓军教授为此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郭平兴)
新闻推荐
开心激情的腰鼓舞、深情感人的歌曲合唱、展现风采的旗袍秀、紧张刺激的抽奖回馈……6月17日,市区桥东街道菜园墩社区的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