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自教育”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惠城区技工学校创新德育教学,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学生熟练操作数控车床。
惠城区技工学校校长缪天寿。
▲老师细心地讲解汽车维修要点。
▲化学鉴定实训室内学生在学习制作洗面奶。
体育场。
学校宣传栏。
▲心理辅导室。
▲学校为学生们专设的发泄室。
到过惠城区技工学校的人想必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该校的礼仪培养十分到位,学生的个人修养很高。一进该校校门,就有身披红色绶带的值周学生向您表示欢迎,走进教学楼,同样有一群值周同学起立向您问好。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惠城区技工学校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自己一套先进的做法。
德育
让学生成为“管理者”
“三自教育”,学生成学校“小主人”
“厚德以立身,博学以立业”是惠城区技工学校的校训,由此可以看出,该校对于“德育育人”方面,还是十分重视的。“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先有德,才能立业!”该校校长缪天寿向记者介绍,学校实行“三自教育”(即学生进行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管理模式。即每周有一个班的同学,参与学校的管理一个星期,主要负责学校的卫生、纪律检查和监督等工作。让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熟悉和了解学校管理制度,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教育学生,使其更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良好的道德修养,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都是该校“三自教育”的重要体现。该校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自从学校实行“三自教育”后,他感觉自己无形之中担负起了学校的部分管理责任,督促自己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当然,我们由"被管理"变为"主动管理",也从中感受到了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那份荣誉感。”
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主题德育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该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把"国旗下讲话"作为一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每学期,我们都会挑选优秀班主任和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主题式的演讲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除此之外,学校还会利用重大节日,认真组织全校性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从开学至今,我们组织了法制暨交通安全讲座、清明节网上祭英烈的签名活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我的成长演讲比赛、"关爱生命,预防溺水"签名活动、"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创建无毒校园活动等。同时,我们每月都会定期举行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并在全校各班级进行宣讲。对增强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如此给力的德育教育,使得该校德育成果不断涌现。2014学前(2)班的刘宇晴同学,被评选为广东省技工院校“校园之星”;2014电气(1)班的李星宇同学,被评选为广东省“南粤少年”;该校学生会获得“广东省优秀学生会”荣誉称号,该校团委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师资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技能
采取四种形式,进行师资培养
2013年,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教师获省级奖项8人,市级奖项19人,区级奖项8人;2014年,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教师获全国奖项1人,省级奖项7人,市级奖项15人,区级奖项6人;2015年,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教师获全国奖项2人,省级奖项7人,市级奖项23人。
从这组数据便可看出,该校的师资力量是十分雄厚的,那在师资培训方面,惠城区技工学校有哪些独到的做法呢?
据了解,该校十分注重师资培养。“我们学校教师教学业务师资培训包括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四种形式。近三年,共派出国家级培训5人次,省级培训283人次,市级培训126人次,校本培训人599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人社厅技工教育管理处分别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学校举行了惠州市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教研能力建设专项培训班和技工院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作为协办单位,学校共培训了258位惠州地区技工院校老师。”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2年至今,该校的教师技能上了一个档次。
“请进来,送出去”,提升教师技能
师资的提升,与校长和学校的重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该校校长缪天寿曾经在惠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过副校长,分管教学,对教师培训有着丰厚经验的缪天寿深知师资质量的优良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他向记者介绍,每年,该校都会送老师参加国培 (国家培养)学习,到目前为止,该校老师前往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培训了十几期。“令人欣喜的是,很多老师培训回来都感觉收获颇丰,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少人成为了学科带头人。”缪天寿接着介绍,该校培训老师的法宝,除了“送出去”,还有“请进来”。“我们会请周边城市以及省里面权威的技校老师过来给学校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此外,我们招收了6名研究生,要求研究生每半年针对一个课题向本专业老师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训师资。据介绍,该校选派了4名汽修专业教师到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提升专业操作技能。
教师在各级竞赛中屡获殊荣
培训效果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老师们的技能提升上。近年来,该校教师在各项比赛中屡获殊荣。林梅老师主持的《模块化教学法的创新研究》市级课题正式结题,并在惠州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活动中喜获二等奖。缪天寿校长主持的课题 《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和钟惠影老师主持的课题《中职学校“问题女生”心理分析与对策》获惠州市2013-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于2015年12月经过专家组的评审,顺利通过验收,获准结题。同时,在由惠州市教育局举办的惠州市中职学校教师论文比赛中,该校的教师论文获奖率均占全市总数的10%左右,成绩斐然。除此之外,2014年,该校物流专业的叶桂花老师在全国 “创新杯”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获一等奖;5位教师在广东省“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校企“强强”合作 促进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
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
近年来,惠城区技工学校与TCL集团、信华精机有限公司、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佳电讯(惠州)有限公司、华阳集团、澳宝集团、惠州俊峰本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惠州展通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先进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住润电装有限公司及惠州市幼教协会等二十多家单位合作,形成“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师资实习培训、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等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师生的实习锻炼、技能提升、就业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该校校企办主任戴家友告诉记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与安装、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等专业主要采取“订单培养”的模式来进行校企合作。“在招生之前,我们会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签协议,根据企业的培养目标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戴家友介绍,“此外,我们还有企业冠名班8个,例如"TCL班"、"信华班"、"硕贝德班"、"利佳班"等。”其他专业,如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则采取到校外实习基地见习、教学实习的模式进行校企合作。
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工作,2013年初,该校成立了以缪天寿校长为组长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校企合作工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协调校企双方的职责和利益。三年来,该校创新校企合作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工学结合、校外实习等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新模式,新增校企合作项目13个,并与20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合作项目30多个,覆盖在校所有专业。2015年4月8日,学校与惠州市技师学院签署了《校校合作协议书》,就校际交流、教师交流、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另外,学校通过邀请企业参加 “校园招聘会”来加强校企合作,每年参加校园招聘会的企业(幼儿园)达100多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建立校企合作激励保障措施
为深入推动校企合作,由企业设立奖学基金,对订单培养(冠名班)专业班级成绩优秀、技能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2013年至今,该校先后有300多位学生获得冠名企业的奖金(奖品)。另外,该校拟设立专项资金,用来深层次开发校企合作新模式、新项目。该校校长还表示,要把校企合作工作纳入教学质量的考核范围,每年对校企合作工作做得较好、取得成效的专业科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造专业品牌。创新实习实训与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产教融合,为惠城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普及心理教育 先进设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近年来,惠城区技工学校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各项工作建设,逐步实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便捷化。
该校副校长邬文娟向记者介绍,2005年,该校心理咨询室刚成立的时候,只有5名老师,现在发展到8名,其中有1名心理学硕士,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成立初期,只有一间20平方米的小课室,老师们每人每天轮流值班,而如今,发展为150多平方米,包括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宣泄室等的综合性心理咨询室。
记者日前前往该校时发现,该校心理咨询室还配有沙盘、音乐放松椅、智能互动仪、宣泄系统等设施。据介绍,心理咨询室的设施设备在惠州市的学校咨询室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原来都是学生有心理问题,主动找老师倾诉解决,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普及化,除了对学生,对老师也进行心理辅导。”缪天寿告诉记者,该校2013年开始立项研究的市级课题《中职学校“问题女生”心理分析与对策》在2015年12月顺利通过惠州市教育局结题,未来,该校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陈可可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海菊通讯员冯健有)6月30日上午,市劳模协会在惠城区水口街道荔枝城工业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健康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