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潭:首个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 1922年秋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点燃高潭农民运动烈火并迅速燎原

惠州日报 2016-06-30 18:24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当年办公地点——— 黄洲村黄坑的罗氏祖祠。

▲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

惠东县高潭圩镇,有一座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一座高潭革命烈士纪念亭,纪念碑和纪念亭呈一直线分布,显得庄严肃穆。纪念碑所在地叫下圩埔,见证了9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纪念碑前摆放着干部群众拜祭先烈时所献的花圈。微风过处,纪念碑周围的松柏响起 “飒飒”声,好像在诉说当年这里发生的那段悲壮历史。

1923年3月高潭区农会正式成立

“高潭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次年就风起云涌了。”今年87岁的罗乃寿回忆道,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跟他说起当年农民运动的事迹。罗乃寿是高潭新联村村民,在父亲等的影响下,罗乃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高潭圩福隆锅厂(地下党交通站)老板,从事地下工作。当时锅厂在海丰县公平镇茶街设有一个锅行(销售点),与反动武装头目钟超武的居所相邻,交通站便于利用销售锅头的时候侦察敌人的数量、动静等。据罗乃寿回忆,1948年,我军黄振游击大队驻守在福田村,罗乃寿当时探得钟超武将对我游击大队进行“围剿”,便立即通知游击大队,使游击队及时转移,避免了被包围的危险,保存了实力。

“农会纪律严明,农会干部下乡办事有许多严格的规定。”原高潭区农会会员朱正光回忆说,农会干部下乡办事不准穿鞋,不准吃农民的东西,不准收钱收礼等,很受农民欢迎。

1922年深秋,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来到高潭,点燃了这里的农民运动烈火,并迅速在全区燃烧起来。1923年3月,高潭区农会正式成立,接着,全区24个乡均成立了农会,会员迅速发展到六七千人,成为东江农民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

在现在的高潭圩镇,有两条街道非常热闹,分布着很多水果店、服装店等商店。在街口,竖立着名称很特别的街道路牌:马克思街、列宁街。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两条街原来叫新街和老街,80多年前被更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

1927年11月初,俄国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日(11月7日)将要到来,中共东江特委指示这天要举行群众纪念大会,宣传俄国革命成功经验,决定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十月革命纪念日过后紧接着召开,并成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

11月7日,高潭圩被装扮得五彩缤纷,到处红旗招展,贴满革命标语。圩内的两条主街道——— 新街和老街被布置成了彩花街。高潭圩的四大圩门都搭起牌楼,其间挂着由红军代表崔更生画的马克思和列宁画像。中午时分,下圩埔经过一番布置的会场上人山人海。参加会议的群众有的带枪,有的带镰刀等。每人戴的斗笠上都写有“农民协会”或“妇女解放协会”等字样。中洞、泔溪等乡的童子团穿着染成黄赤色的衣服,戴着红领巾,手拿漆成红色的童子棍,列队整齐地从街上走过。

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后,11月11日在高潭圩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庆祝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办公地点选在黄洲村黄坑的罗氏祖祠。高潭圩被重新装扮一新,除了原有的彩花街外,圩内各家各户都扎了一个灯笼挂在门外。老街街头还挂着特制的七个大灯笼,灯笼上按顺序写着 “工农兵团结起来”七个大字。圩内插遍红旗贴满标语,广大群众兴高采烈,放声歌唱,整个高潭回荡着《国际歌》的歌声。高潭各乡农民一大早就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大会。正尾、柑树下等乡村的舞狮团也赶来参加庆祝活动。

最早参加高潭革命活动人士之一、后来成为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黄星南主持大会并宣读了 《高潭全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宣告成立高潭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公布了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 “没收分配土地”等决议,公布了区苏维埃政府《关于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的决定》。中共东江特委办公厅主任王备,代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宣读了贺词并发表了演说,各界群众代表也宣读了贺信。到会群众第一次齐声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宣告了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府的诞生。

智取反动武装坚固石楼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高潭苏区境内,只有大茂乡地主江达三的老巢还没有攻下来。江达三的老巢是一座石楼,很坚固,一般枪炮打不进去,里面囤有充足的粮食和枪支弹药。江达三极其反动,苏区成立前,他多次组织地主武装打击和压制农会,并叫嚣说这座石楼“坚不可摧”。

江达三的石楼与东江红都中洞只有一山之隔,对苏区非常不利。而紧邻大茂乡的紫金南岭大地主钟?记与江达三是亲戚,也同样反动,同样建有坚固的石楼,两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决定先对高潭苏区境内的反动武装进行打击。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决定由区赤卫大队配合红二师拔掉这两个反动封建堡垒。1928年春节前10多天,苏区部署攻打石楼战斗。战斗一开始,石楼附近担负前沿阻击任务的炮台便被我方拿下,红军和赤卫队员一齐向石楼开火。楼正面炮台的团匪守不住,全部撤回石楼闭门固守。红军和赤卫队员用枪向石楼射击,但无济于事。见一时攻不下,红军和赤卫队员便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断绝了通往石楼的两处水源。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附近村庄的群众便将做好的饭菜送上山,并挑来木炭给战士取暖。围困10多天后,狡猾的江达三举起白旗,要求投降,但他们打开大门时,却一边向红军开枪,一边派人到河中抢水。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抢水的团匪被打了回去。农历正月初五晚上,口渴难耐的江达三乘着夜色指挥团匪开门冲出,并乘夜色逃跑。江达三的石楼终于被攻破。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红军和赤卫队员也采取围困和挖地道炸石楼的办法将钟?记的石楼攻破,没收了大量的稻谷,缴获了部分枪支和一挺重机枪及衣物、银器等一批。

5党员深山活动6年多才与上级取得联系

1927年,为迎接武装斗争高潮的到来,由张善铭任书记的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从海丰搬到高潭中洞百庆楼办公。同年10月12日,南昌起义军余部抵达中洞。在张善铭领导下,中共东江特委对起义军进行了改编。随后,还在中洞建立了东江地区最高权力机构——— 东江革命委员会,领导东江地区的工农武装运动。1928年春,国民党派出几个师的兵力,分4路先后进犯海陆惠紫苏区。高潭苏区发出号召,动员全区民众拿起武器,积极配合红军作战。

同年3月18日,敌第七军黄旭初师攻打中洞。战斗持续了3天3夜,中洞失守,红军和驻守中洞各机关人员撤至中洞附近山嶂,高潭革命转入低潮。1929年10月,红军四十九团成立,高潭农民武装斗争又重新开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恢复了正常活动。1933年春,革命再次转入低潮。当年夏,区苏维埃政府疏散后,泔溪乡党支部的朱正光、朱远平、钟金娘、钟李仁和钟蔚强等5位党员选择牛栏窝村的山上为据点,继续进行秘密活动,并一致决定坚持隐蔽在牛栏窝,不得暴露身份,严守秘密,不出击,不发展党员,设法秘密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白天,他们到深山烧炭、采山货,然后由可靠的亲属挑到高潭圩去卖,深夜,亲属将换回的食品送到山里。就这样,在上级党组织停止活动的几年时间里,高潭泔溪的这个支部做到了支部不散、活动不断,期间4次出外寻找党组织。一直坚持到1939年秋,才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高潭地下组织和群众冒死保护游击队员

“尽管区苏维埃政府疏散了,革命进入低潮,但当地地下组织和群众仍继续坚持革命。”原惠阳县委高潭特派员、高潭区委宣传委员、今年90多岁高龄的林海亭老人回忆说,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曾生、王作尧部队,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包围,被迫东移。3月18日,曾生部新编游击大队到达高潭。“在此后敌人围追数月的时间里,中共高潭地下组织和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抢救伤员,掩护失散的战士,为部队解决粮食给养,提供情报,帮助部队度过艰难岁月。”

曾生带领的游击队受挫后,分散在中洞、朝客村等地活动。在中洞,部队转移到岩石山上时,敌军开始进行 “围剿”,中洞群众便秘密将粮食搬到老红军江潭胜家集中,然后将大米装进洗净的尿桶里,盖上纸后在上面放肥料,由几个人装着下田施肥的模样,冒险通过敌人封锁线,把粮食送上山。为给山上部队送猪肉,地下党员黄伟南和邱帝恩等则以“拜神”作掩护,机警地避开敌人的盘问。

1986年,曾生重访高潭时说,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不是高潭人民保护我们,我们的损失将难以估计,高潭对革命有很大的贡献。

据统计,仅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高潭牺牲了2886人,占当时全区人数的三分之一,绝户400多户。不到千人的中洞,90%村民被杀害,绝户160多户,大茂乡的黄泥桥和二天肚两个村民小组共83名村民仅剩下3人。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新梅 唐 明

新闻推荐

荣超中学三期开建

本报讯(记者赖金朗通讯员俞伟煌)日前,惠东县教育学会在惠东荣超中学举行第三期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郭武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