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最大的敬业 博罗县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坚守平凡岗位默默奉献
张远霞在跟患者交流。
朱雪梅(右)在和护士长讨论病例。
李碧凤在护理重症患者。
林东彩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
“其实我们做的都是最平凡而琐碎的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事迹。”日前,当记者在博罗县人民医院分别采访4位护士时,她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上述感慨。然而,随着采访深入记者才发现,正是她们把这一件件小事做好,才成就了最大的敬业:默默无闻的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献上了崇高的医疗护理服务。她们就是来自博罗县人民医院的“最美护士”候选人——张远霞、李碧凤、朱雪梅、林东彩。
张远霞
患者都爱称她“霞姐”
姓名:张远霞
从业年限:33年
所属科室:内二科(区)
最美时刻:“霞姐,这个要怎么处理?”记者来到博罗县人民医院内二区采访张远霞时,她正忙着指导年轻护士为一位大面积褥疮的老年患者清创和换药,一旁的家属捂着鼻子皱着眉不敢直视,而她专注的神情和轻柔的动作,仿如对待自己的老父亲。
服务理念:能让患者恢复健康快乐,再苦再累也值得。
“"霞姐"是一个爱称,我们科室甚至家属都不分老幼地这么称呼她。”博罗县人民医院内二区护士长告诉记者,张远霞是该院坚守在临床一线资质最老的护士,而她数十年如一日的任劳任怨,也让众多家属为之点赞、同事为之敬佩。
坚守临床,忙也是一种快乐
“年少时,我路过医院,看到护士身穿白大褂,头戴燕尾帽,很美,所以萌生了做一名护士的愿望。”张远霞回忆说,因为自己的父亲也是医生,每当治好了患者,尤其是受到患者的认可和感谢时,那种成就感是很难言喻的,而看到患者痊愈,更是开心。为此,她也更坚定了自己从事护士工作的决心——— 做一名“白衣天使”,和救死扶伤的父亲形成“最佳拍档”,共同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服务。
1983年,她如愿以偿地成了博罗县人民医院内科的一名临床护士,这一干就是30多年,并成为该院内科护理的奠基人、消化内镜诊治护理的开创者。“近年来,领导考虑到我年纪大了,也曾经给我机会调去门诊负责导诊,这样会比如今的工作轻松许多,但我最终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内二区。”张远霞表示,她一直认为,忙是一种快乐,“忙,证明自己身心健康,证明自己被需要,所以尽管现在自己已临近退休,但还是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被返聘回来继续为患者服务。”
耐心引导与陪伴获患者信任
在内二区工作,接触的多是消化道疾病患者和内分泌疾病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张远霞提到,“和老年患者打交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导。”比如,她常常会拉着患者的手,从家长里短开始聊起,直到患者对她和整个医护团队产生了信任甚至依赖,从而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霞姐哄患者的本领是出了名的,包括我80多岁的父亲来这里治疗,都相信她甚于相信他女儿。”有病患家属这样向记者反映。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除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外,张远霞还十分细心地呵护临床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常常又吐又拉,一开始实习时,遇到这种场景,我当时就想"早知道就不做护士了!"后来,看到患者在医生的治疗和我们的精心护理下日渐康复,直到健康出院,我就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如今,张远霞依然尽职尽责护理好每一位患者,并积极对年轻护士进行传帮带,她的言传身教俨然成了科室最鲜活的榜样。
李碧凤
优质护理项目带头人
姓名:李碧凤
从业年限:18年
所属科室:外二科(区)
最美时刻:在外科重症监护室里,李碧凤正精心护理重症患者,时而擦身、拍背,时而喂食,有的患者做过气切(气管切开术),护理时也常常咳得到处都是痰,李碧凤毫无怨言,依旧微笑服务。
服务理念:患者的康复和家属的信任就是我勇往直前的最大动力。
初见博罗县人民医院外二区的李碧凤,很难让人把眼前这个爱笑的女孩与凶险的颅脑重症护理联系起来。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1985年出生的她已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科室护理团队的技术骨干力量,并在优质护理项目开展中作为带头人,将整个科室的优质服务推上一个新台阶。在同事眼中,她是既有能力又任劳任怨的好护士;在家属眼中,她则是细心耐心让人放心的好护士。
工作积极主动,顶班任劳任怨
李碧凤是博罗本地人,和许多歪打误撞的护士不同的是,她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职业深思熟虑。“选专业的时候,我想到,护士是一份可以兼顾大家和小家的工作,因为当时本地护理人员还很稀缺,而自己未来一家上有老下有小,作为护理专业的护士,对照顾家人也有帮助,所以就选择了护士。”
2008年,李碧凤进入了博罗县人民医院,开始了她梦想的旅程。然而,进入神经外科护理颅脑重症病人的她,并没能像预期般地 “方便照顾家人”。这里的患者多是车祸外伤导致颅脑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凶险,除了平日需要密切细心地观察外,还要常常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急患者。因此,李碧凤常常提早上班、推迟下班,自己才两岁的小孩只好由家人照顾。
“李碧凤是我们科室受表扬最多的一位护士,她不仅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还常常积极主动帮有困难的同事顶班,任劳任怨。”该院外二区护士长告诉记者,记得有一次,李碧凤上白班后发现,轮到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发烧了,于是自告奋勇替她值夜班,直到次日上午交接班后已是9点多了。
从“吓愣了”到及时发现风险
尽管如此,李碧凤从未想过退缩和放弃。“最初在这个科室实习时,我对颅脑重症患者还没什么概念。实习时第一次遇到车祸患者,他一来到已经鲜血淋漓,神志不清,而且在不停呕吐,我当时就吓得愣住了,根本不敢走上前去。”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李碧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只是过渡期,后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适应了。”
对于外科尤其是颅脑重症患者来说,细心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记得有一次,她发现一位患者突然发出鼾声,便立即检查瞳孔并掀开被子,发现对方已大汗淋漓,于是马上通知医生,最终及时抢救回来。“患者出院时,我也特别开心。”
2011年在省人民医院进修后,李碧凤又继续回到外二区,利用所学技术不遗余力推动科室提升,如今她主要负责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每天要对重症患者精心护理,如擦身、拍背、喂食,“重症监护室里有不少都是做过气切(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时不时就会在你护理时咳得到处是痰,而且我们每两个小时就要为患者翻身拍背,有时也会遇上200多斤重的患者,腰酸背痛已是职业病。”她说,患者的康复和家属的信任就是她勇往直前的最大动力。
朱雪梅
产房“元老”为母女两代人接生
姓名:朱雪梅
从业年限:28年
所属科室:产科
最美时刻:在产房里,许多产妇因为害怕自然分娩而焦虑,甚至不配合,朱雪梅总是耐心安抚她们,并教会她们呼吸和用力的技巧,还陪她们聊天转移注意力,很多产妇都格外信赖这位助产士。
服务理念:见证和帮助两代人自然分娩是我最幸福的事。
在博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采访朱雪梅时,她显得有些不善言辞。但当谈及助产士的工作时,她显得尤其神采飞扬,并一再表示自己真的很热爱这份工作。如今,她已在妇产科工作了27年,见证和帮助了两代人自然分娩,现在依旧奋战在一线,甚至还坚持上夜班。“看着幸福的妈妈和可爱的小孩,再苦再累也值得。”
一天为20多位产妇接生
1988年,朱雪梅来到博罗县人民医院任护士,一开始被安排到内科。“我妈妈就是做护士的,因为她任职在基层医院,所以接生、打针等工作她都要做。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的我对这份职业一直很好奇,而且对接生也很有兴趣,所以后来就申请调到了妇产科。”
众所周知,妇产科大概是医院内笑声最多的地方,但助产士的工作并不容易。据了解,不少准妈妈都会被“过来人”的经历分享或所见所闻而吓得临阵退缩,甚至一开始便因为害怕疼痛而打定主意要剖腹产。“我们现在都提倡自然分娩,因为相比剖腹产来说,顺产的好处非常明显。”朱雪梅介绍说,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方式,对产妇来说,自然分娩比剖腹产恢复快、风险低,对孩子来说,胎儿免疫力会更强。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及经过产道时的挤压作用,可将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粘液排挤出来,同时对胎头也是一个刺激和按摩。为此,她们也常常要做好产妇的心理引导和安抚。
据了解,助产士的工作贯穿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每天,该院都要接收很多产妇,“多的时候一天就有20多位,少的时候每天也至少有5、6位。”据悉,目前该科室每天上班的只有4位助产士和护士长共5人,所以工作并不轻松。
见证和帮助两代人自然分娩
“每当看到妈妈挺着大肚子进来,抱着宝宝出去,她们脸上那种幸福就让我们的疲惫消失了一半,自己也觉得成就感满满的。”朱雪梅提到,曾经有一位39岁的高龄二胎产妇,产检时发现她肚子很大,医生都建议手术,因为担心在分娩时产道卡住婴儿的肩膀或脖子,情况将十分惊险。但该产妇十分渴望顺产,最终她们决定尝试一下。
朱雪梅便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她,并教她调节呼吸,和她聊天帮她放松心情,最终,该产妇成功分娩一个重达8.8斤的婴儿。后来,该产妇特意为朱雪梅送上锦旗,感谢她的支持与帮助。
该院产前区护士长李惠容告诉记者,和这位产妇一样信赖和认可朱雪梅的有许许多多。因为从事助产士的工作已将近30年,朱雪梅也接生了两代人。“很多产妇在这里分娩后,会带着她们的女儿来找我接生,包括我现在的一位同事和她妈妈都是我接生的。”她表示,见证和帮助两代人自然分娩的感动是她最幸福的事。
林东彩
乐观“强者”给患者力量
姓名:林东彩
从业年限:16年
所属科室:重症二区
最美时刻:重症患者的治疗意愿往往不强,家属往往也有意见分歧,林东彩护理这类患者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有尊严、有价值地“过去”。
服务理念:在患者面前做乐观的强者,给他们帮助和力量。
1980年出生的林东彩已在护士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6个年头,并曾先后在急诊、内科、肿瘤科等6个科室工作,还参与和见证了其中两个科室的成立。“博罗县护理技术能手”、“博罗县护理技术标兵”、“惠州市卫生系统优秀护上”、“博罗县人民医院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技术能手”……众多的荣誉正是她工作能力和优质服务的最佳诠释。
“护理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好”
“因为小时候常常过敏生病,所以接触了很多护士。”林东彩回忆说,当时,她便觉得护士是一份十分有价值感的工作,而天生感性的她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
在进入护理行业后,林东彩总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她深知要想做一名好护士,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每到一个新科室,她都会尽心尽力学习,并多次被医院派遣到上级医院学习新业务,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平日里,她还把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的护士们,是科室的“优秀带教教师”。
该科护士长也表示,多年来,凭借勇于吃苦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行动,林东彩不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成为典范,也能够主动协助她搞好病房的管理工作,是她的得力助手。
“护理其实没什么"大事",只有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好。”谈起护理工作,林东彩十分感触,因为她如今在肿瘤科接触的多是急危重症,而且有不少是已经被宣判死刑的患者,所以家属往往非常消极,而患者本身也不愿配合治疗,护理难度也就更加大,但她坚信,态度是最重要的。
用心做好临终患者家属心理疏导
林东彩表示,护理这类患者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有尊严、有价值地"过去";而家属可能更渴望生命的延续,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患者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为了让患者和家属能有个更圆满的“结局”,她也始终在努力着。林东彩提到,有一个肺癌的患者,弥留之际唯一的儿子仍在外地工作,当时患者已经没有自主呼吸,插着气管导管靠着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了让患者的儿子赶回来见他最后一面,她和同事轮流挤压着呼吸气囊,直至4个小时后,患者的儿子风尘仆仆赶到病房,患者也在那一刻停止了心跳,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
“在外人眼里,我们只是一个小护士,可能是弱势群体,但在患者面前,我们必须做乐观的强者,给他们帮助和力量。”林东彩说,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在这个行业里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钦健)昨日,省妇联主席、省妇儿工委副主任阎静萍带队到惠州市督导检查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回头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