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后耳鸣耳痛当心得了中耳炎 防范中耳炎要戴上耳塞,不要图刺激跳水以免呛水

惠州日报 2016-05-19 20:34

夏天泳池玩水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

立夏以后天气日渐炎热,记者留意到,时下市区一些公共泳池已开始陆续开放。游泳既能消暑又能健身,因而广受人们喜爱,但如果水质不干净,或运动方式不当,也会引发一些身体问题。那么,如何判别泳池的卫生状况?怎么防范中耳炎和红眼病?哪些情况不宜下水游泳呢?带着上述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水质判别有3招

一辨二看三闻,池底有沉淀物、水有刺鼻气味别下水

每年夏季,市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都要对惠州市公共泳池的卫生状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每年都有不少泳池被检测出水质不合格的情况。往年的检测显示,公共泳池的水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池水菌落总数超标、尿素超标、余氯含量超标等几个方面。

尿素和余氯含量超标,会刺激人体皮肤,引发皮肤炎症。菌落总数超标,则容易导致红眼病以及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普通市民没有专业检测设备,又怎么判断一家泳池的水质是好是坏呢?简便的办法可以通过“一辨二看三闻”进行初步判断。走进游泳馆,先看是否有张挂公示相关证照、消毒操作规程、水质检测报表。进入水池后,观察水体是否清澈,水中有无漂浮物、池底有无沉淀物。看过之后,再用鼻子仔细闻一闻,如水中氯臭味太浓,最好不要下水。

据国家卫计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规定,公共泳池要有专门的消毒设施,工作人员无传染性疾病,有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人工游泳场所应设置专人负责池水净化消毒工作,并配备足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净化、消毒剂。每场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

慎防中耳炎和红眼病

戴泳镜滴眼药水护眼睛,并戴上耳塞

据了解,由于游泳引发的身体疾病,最多发最常见的还是结膜炎红眼病和中耳炎。

游泳之后如果出现眼睛干痒、红肿、怕光、流泪等症状,就可能是结膜炎和红眼病的征兆。这是因为泳池水质不干净,眼睛受到了细菌感染,或者余氯、尿素等刺激。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介绍,为防眼病最好是把眼睛与水体隔开,游泳时戴好泳镜,别用手直接揉眼睛。此外,游泳前滴几滴氯霉素、氧氟沙星眼药水,游泳后及时用清水冲洗眼睛和双手,也有减少染病隐患的效果。

中耳炎主要是游泳时不慎鼻腔呛到水,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感染所致。特别是青少年,由于咽鼓管发育还不成熟,一旦鼻腔呛水,细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严重的情形下,中耳会产生大量积脓,耳朵剧痛,并可能造成耳膜穿孔。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相关医生提醒,如家长发现孩子游泳后有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到医院检查。

游泳中防范中耳炎,关键做好两点:一是戴上耳塞,防止耳朵进水;二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不要图刺激跳水或潜水过深,防止呛水。万一水呛入鼻腔,应该用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三四次,但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哪些情形不宜游泳

饭后酒后不可立即下水

游泳是一项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氧运动,但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适宜。以下一些情形,最好别下水,否则会适得其反。

医生提醒,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等严重疾病,承受不了高强度运动的,以及有沙眼、中耳炎、皮肤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都不宜做游泳运动。同时,刚刚吃饱饭或饮酒后,不要立刻下水游泳。对女性而言,月经期和排卵期也最好不要游泳,此时阴道抵抗细菌的能力较差,很容易造成阴道炎。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罗孝宗

新闻推荐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碘盐 惠州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接受规范治疗的不到5%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林斐)5月23日至5月29日是第八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为提高市民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并得到规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