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300年文化瑰宝道尽惠州西湖 清朝康熙年间《惠州西湖志》出版,助力惠州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去年10月,一直深耕于惠州历史文献的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又推出了新书——— 康熙《惠州西湖志》,并列为“惠州历史文献整理丛书”的一种。这本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出版在惠州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就连很多热衷于惠州文史的爱好者,对这个版本的《惠州西湖志》也是闻所未闻。目前正值惠州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志》的出版,无疑可以助力这项工作。
《惠州西湖志》是广东历史上最早的湖志类专志
或许出于谦虚谨慎,编者在“出版说明”中并没有特意拔高这本书的历史价值。据笔者所知,这部修于康熙末年的《惠州西湖志》,不仅仅是惠州现存古代西湖志中最早出版的一种,更是广东省历史上最早的湖志类专志。这本书的罕见程度,从历代《惠州府志》、《归善县志》均无著录这点来看,恐怕是数百年来都没有惠州人知道它的存在,难怪张友仁先生在修撰民国《惠州西湖志》时,对这本清代湖志绝口不提。
此书的编著者是时任连平知州、代理惠州知府的钱塘人徐旭旦,他从惠州卸任返乡后不久便逝世。笔者发现,《惠州西湖志》是在钱塘世经堂刻版,或许这就是此书没能在惠州流传的缘故。所幸岭东所同仁不畏艰深,将此书从馆藏机构影印回惠州,并详加校勘整理,使这块整整湮没300年的文化瑰宝化身千万,为厚重的惠州历史文化再添一筹。此书分为西湖全图、胜迹纪、题咏,西湖十七胜迹、题咏,名文,诗等10卷,共22万字,记载西湖典故之多、内容之丰、角度之广、观点之新,为此前的史籍所不及。
认清宝贵的文化财富,可增强惠州人民的文化自信
从《惠州西湖志》的付梓,笔者不禁联想起近年来惠州文化界出现的古籍出版热,不少文化部门纷纷把目光投向有着丰富历史信息的地方志书,如《惠州文化经典丛书》即将出版光绪版《惠州府志》,博罗、龙门等县也不遗余力地整理出版历代地方志,可喜可贺。然而,对于博大精深的惠州古文献来说,地方志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据广东文献学专家罗志欢所著的《岭南历史文献》,明代惠州著作包括经史子集共有338部,产量在广东仅次于广州和佛山,排名第三。就拿历代《罗浮山志》来说,仍存世的有16种之多,秒杀泰山、华山等五岳名山。
然而,惠州还从来没有真正开始系统性地梳理、研究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这也导致了惠州之学在全省乃至全国被边缘化,失去了自古以来岭南学术重镇的历史地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93年出版的《岭南思想史》居然没有提及任何一位惠州籍的思想家,而被惠州人尊称为“盛世文宗”的杨起元是阳明后学的殿军人物,在理学地位仅次于陈献章、湛若水。
惠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岭东雄郡,梁化旧邦”,历来是粤东重镇。2015年,惠州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产生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财富,如每当朝代鼎革之际,惠州就会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连,或成为文天祥抗元的最后战场,或成为南明政权抗清的最后阵地,或成为孙中山响起反清第一枪的近代革命策源地;以及能够产生成为某个时代标签的历史人物,如宋代三朝宰相留正、参加万历三大征的叶梦熊、明代理学大儒杨起元,清代文字狱受难第一人函可,乃至近代惠州三杰——— 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等。认清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有助于提升惠州的历史文化地位,增强惠州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所谓“盛世修志”,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兴起编纂地方历史文化丛书之风,省一级的如《岭南文库》、《潇湘文库》、《山东文献集成》、《浙江文丛》等,地方城市如《杭州全书》、《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温州文献丛书》、《宁波历史文献丛书》等等,不胜枚举。与惠州邻近的潮汕地区,早在1979年就推出《潮州文献丛刊》,这方面的意识比惠州早了30多年。
因此,尽快整理、研究惠州典籍文献,是当前惠州获得经济腾飞之后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有识之士应不吝人力物力,将博大精深的惠州文化遗产进一步全面发掘、整理,把惠州这座浩瀚无涯的知识宝库呈现于世人面前。而这本《惠州西湖志》,应该算是一个令人惊艳的起点吧。 (于 一)
新闻推荐
惠州市首个校园中草药科普园建成 市演达中学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演达中学学生在中草药科普园开展实践。记者近日获悉,为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