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区: 重金打造科技新城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源日报 2021-06-10 08:05

河源市中启辰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计划今年生产1.9亿个通讯电子产品结构件,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7亿元。■河源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直面中国“缺芯”问题,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技术的研发。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深大湾区研究院将从科研平台建设、院企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河源高新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核心提示

纵观当今的经济社会趋势,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不仅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过去的4年,河源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4倍,工程技术中心增长2倍……这一组数据,力证了河源高新区不断汇聚科技创新要素,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河源高新区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推进科研平台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创新赋能,推动园区“高”和“新”发展,聚集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高地,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产业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驱动力。

做好融入“双区”创新文章

融入“双区”创新是方向。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历史机遇,河源高新区大力做好创新链条“协同”文章,主动融入“双区”创新,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河源高新区深河金地创谷的先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了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广东分中心、鹏城实验室大湾区未来网络试验与应用环境河源节点、南方科技大学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分院、河源市深大湾区研究院、广师大河源研究院、天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颇具实力的科研平台。此外,国家通讯终端检测中心等国字号平台以及天津大学精密仪器院士工作站在河源高新区科技创新事业中贡献科技前沿力量,初步构建了“双区研发、孵化+河源加速、制造”协同创新格局。

这些科研平台以技术为核心突破点,助力河源高新区产业升级。

作为河源市政府与高校联合共建的首家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成功与19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26项,累计带动企业新增产值20.27亿元,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5项。

在与河源鹏翔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合作中,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引进广东工业大学特聘专家王峰教授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发了一款“高精度高速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解决企业“水切割机”成本高、产值低等难题,实现了产品关键技术自有化,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和销量,产品远销海内外60多个地区,产品单价提升4倍多,产值翻两倍。

河源市深大湾区研究院是河源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的一所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科技型特色研究院。自入驻高新区金地创谷以来,研究院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对接深圳大学科研资源,致力于在智能检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新材料、生物工程、生态农业和康养产业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研究院已引进了彭翔教授智能检测团队、文振焜教授智慧医疗团队、曹广忠教授智能工业机器人团队以及陈少军新材料团队4个科研团队,已经孵化落地3家企业。未来,研究院将从科研平台建设、院企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河源高新区企业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为加速河源“融深”“融湾”贡献力量。

未来,河源高新区将推动形成与“双区”协同创新分工体系,建设好金地创谷、创智产业园、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园等,承接一批湾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工程中心等设立科技创新分中心,进一步厚植园区科技创新沃土。

做好企业创新“自强”文章

企业创新“自强”是关键。近年来,河源高新区企业创新载体全面增量提质。其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2020年,国高企存量达到69家,比2019年新增27家,同比增长46.8%,占全市48.2%。科技型中小企业119家,比2019年净增55家,同比增长86%,占全市40.5%。此外,河源高新区2020年新增企业技术中心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其中,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占比达59%,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

河源市中启辰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2020年新增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新型手机外壳与结构件产品的研发及销售,核心技术有三防机双色模具、产品模内贴膜注塑等,拥有国际国内多项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及多项发明专利。该公司产品主要面向电子通讯企业销售,主要客户有华勤、龙旗、麦博韦尔、传音、LG、京瓷、索尼等企业。该公司是“双区”研发、河源制造的样版企业,业绩逐年增长。下一步,该公司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在提升结构件产能产值的同时开拓新产品,计划今年生产1.9亿个通讯电子产品结构件,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7亿元。

企业技术中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企业通过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通过工艺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是企业科技人才的汇集地,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人才提供平台。

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成立的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就是一个生动案例。该企业的技术中心拥有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人员131人,吸引了一批来自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人员,打造了一支较强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

目前,该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方向为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5G智能手机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能力,在5G智能手机、新型材料、核心电子元器件、芯片、集成电路、显示设备、毫米波通信、机器人、智能工厂、应用软件和服务等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方面开展深度的技术创新研究。

下一步,河源高新区将持续加大力量开展高企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遴选一批瞪羚企业、创新型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全年高企存量8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0家以上,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以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达60%以上。

做好政府服务“赋能”文章

企业发展政府服务“赋能”是保障。一直以来,河源高新区不忘为企初心,坚持在政策、服务、环境等各方面下大力气、大功夫,为打造科技新城保驾护航。

赋能创新创业活动。截至目前,河源高新区建成2家国家级孵化器、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支持民企建设华汇智谷二期、中创科技园等科技孵化器,过去两年举办创新路演22场、项目183个,创业沙龙19场,双创氛围越来越浓厚。举办全球手机双创大赛,连续2年承办中国手机创新周活动,河源手机生产研发基地知名度不断提升。

赋能金融支持科技。2020年,河源高新区完成首期3000万元科技孵化基金注入,增加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684万元,指导企业科技贷款4490万元、支持创新驱动发展资金4358万元,设立台港澳侨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助推艾佛光通科技获得省粤财等战略股权投资5.5亿元。

作为全市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先科孵化器设立了500万元的种子资金和3000万元的孵化基金,可为入孵的优质项目提供全方位的创投融资扶持。作为入孵的优质项目之一,广东银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控股银霜资管、回声信息、集梦间三家子公司,分管集团资产管理、云PMS产品研发、酒旅住宿业务三大核心业务,这三个业务的组成能让集团业务之间产生“飞轮效应”,每一个业务的增长都带动着其他业务增长。自2018年入孵以来,银霜科技以“轻资产、重运营”为优势,产品进入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去年营收达2000多万元。近期,该公司还获得了由先科孵化器注入的种子资金。该公司执行总裁梁伟华表示,种子资金的注入,代表了公司不仅获得市场认可,也获得了国企投资资金的认可,是河源高新区为创新型企业发出的官方“打call”,坚定了企业在河源高新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信心。

赋能人才建设。去年,河源高新区举办河源首届数字经济创新论坛、高新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科研人才评比等活动。出台含金量较高的人才政策,完成高新区人才管理系统开发。引进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131人、省级以上人才团队6个。

河源高新区不仅成了聚集湾区企业的产业新城,也是吸引湾区人才的科技新城。其中,不得不提河源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该团队由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李国强教授担任团队带头人,核心成员包括优秀青年博士4人、硕士1人。该团队主攻研究高性能低成本LED外延材料与芯片,直面中国“缺芯”问题,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技术的研发。“扬帆计划”团队克服国外技术、设备、原材料多重封锁的困难,制备出高性能低成本大功率LED垂直结构芯片,成功解决了国产LED芯片生产与成本的双重难题,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中国大功率LED芯片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该研究成果产业化后,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2020年,众拓光电的营业收入同比上一年增长3倍,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引领企业发展,“扬帆计划”团队为高新区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接下来,该团队将与高新区大、中、小电子元器件企业合作,形成半导体器件产业集群,促进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助力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本报记者邓燕琴

特约记者李晓

通讯员谢锦锋

■图/邓燕琴(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河源市公安机关出动警力3248人次 交出平安护考满意“答卷”

○本报讯记者苏勇军欧阳瓒通讯员黄紫纯昨日下午,2021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高考安保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出动警力3248人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