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济万家 河源共缅怀 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河源的点点滴滴
□本报记者苏勇军冯晓铭
特约记者黄从高
小满时节,紫金县风吹绿浪,稻花飘香。近年来,紫金县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19.72万亩,产量16万吨。紫金县围绕做优“米袋子”,以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为目标,做活“紫金山水”文章,讲好“紫金好米”故事,把紫金县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优质稻米、特色粮油作物供应基地。但曾经在2005年来到紫金县考察超级稻制种工作的袁隆平院士,却再也看不到今天紫金县水稻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河源广大群众深切缅怀、沉痛哀悼。袁隆平院士生前曾多次到过的紫金县人民群众悲痛万分。他们以多种形式回忆与袁老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寄托着自己的哀思。
袁隆平的紫金情缘
袁隆平与紫金县情缘深厚。2004年10月30日,袁隆平院士在深圳与紫金县政府签署合作合同,在紫金县建立两系法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建设规模130亩,以后逐年扩大,计划至2014年达到10万亩。随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的专家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紫金县考察论证,并于2005年5月在紫金凤安镇建立面积20亩的超级杂交水稻科技试验基地。专家认为,该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超级杂交水稻两系法安全制种。同时,该县还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适宜耕作的土地资源。当时,试验基地成功培育出88S、C8155、准S、香S、58S、641S等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5年12月8日,为了解该县两系法超级杂交稻制种工作情况,袁隆平院士在时任河源市副市长吴有必、深圳市龙岗区副区长黄德鹏以及紫金县有关领导等陪同下,到紫金县考察。
昨天,记者回访当年近距离接触袁隆平院士的部分工作人员,回忆袁隆平院士在紫金县考察的点点滴滴。
在那次考察活动中,袁隆平院士首先到当时紫金凤安的制种基地考察制种工作情况,站在田边,袁院士双手捧着超级稻,仔细端详着,像捧着自己的孩子……
当了解到制种基地发展良好,袁院士指出,要加快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建设步伐,为紫金县农民增产增收大力开辟新途径。袁隆平院士亲切的话语、谦虚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员。
当天,袁院士还深入紫金金正果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仔细查看该公司的产品,并鼓励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袁隆平喜欢吃客家菜
当天晚上,他还在紫金宾馆吃到了正宗的河源客家饭,包括白切鸡、客家焖猪肉、清炒白菜等,他连说“好吃!好吃!”袁老没有特别的饮食习惯,但是一碗白米饭,却是必不可少的主食。
“他对土地有着最质朴的感情”,在紫金,所有和袁老接触过的人都争着和他拍照、签名留念。
时任紫金县政府工作人员赖峰云因为工作原因,当年与袁隆平院士有多次交集。他说,这几天看到袁院士逝世的消息,心里十分难受。他回忆说,见到袁院士的时候,袁院士每天都沉迷在工作中,说起超级稻,就像个孩子一样高兴。现在仍然记得他当年和蔼可亲的笑容。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子立当年是紫金县委新闻秘书,与本报记者一起采写过袁隆平院士亲临紫金县考察超级水稻制种的故事。黄子立说,能有缘领略袁老的风采,是一辈子的幸运,袁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朴实谦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紫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江潭水,当年全程参与袁隆平院士到紫金考察的工作。他对袁院士当年到紫金考察的细节,记忆犹新。他表示,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必将谨记袁隆平院士的谆谆教诲,倾尽全力用学识服务三农、用技术深耕田野,为把紫金县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优质稻米、特色粮油作物供应基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与“袁校长”在河源的“师生”缘
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宇烁通讯员邓奕健朱风霖邱嵩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推动下,市公安局和河源市银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