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喜辰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张仕红: 帮助更多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走进紫金县喜辰职业培训学校教室,洋娃娃、奶瓶等各式婴儿护理用具一应俱全,多媒体屏幕上正展示着如何为新生儿洗澡的步骤,该校创始人张仕红在一旁悉心讲解,学员们则聚精会神地听讲并做笔记。
张仕红介绍,创办于2017年的喜辰职业培训学校,近年来围绕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精准定位育婴师、月嫂、养老护理、粤菜师傅等技能培训项目,目前累计培训育婴员、妇婴护理、催乳师等各类职业技术人才4458人,其中考取相关从业证书的有3772人,推荐就业2061人。在她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通过学习家政技能走上了脱贫奔康的道路。
厨娘转行当月嫂
曾遭家人反对误解
从事月嫂这一职业之前,张仕红曾与丈夫在深圳经营一家小餐厅。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顾客的口中了解到育婴师这一职业,丰厚的薪资让她产生了转行的想法。同年10月,她在深圳“我爱我妻”家政公司报名学习月嫂、催乳、产康等课程。“当时报名学习的费用是1万多元,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再加上担心我被骗,家人对我转行当月嫂一事持反对态度。”张仕红回忆道。但她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毅然投身到家政这一行业,她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勤劳朴实的张仕红认真对待月嫂工作,在服务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因为工作忙碌,她失去了许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孩子们时常埋怨:“为什么妈妈经常不在家,不陪我们出去玩?”对此,她心怀愧疚,但为了家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坚持了下来。
由于口碑好,客户资源越来越多,张仕红逐渐忙不过来。于是她与身边的姐妹一拍即合,在深圳龙岗南联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家政公司。随着公司事业的发展,她又萌生了回家乡紫金县义容镇创建培训学校,通过家政行业带领更多客家姐妹脱贫奔康的想法。2017年,张仕红回到紫金县创办紫金喜辰职业培训学校,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日渐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家乡更多的姐妹脱贫致富。
回乡办职业培训学校
助力客家妇女脱贫奔康
学校创办初期,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许多农村妇女对月嫂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月嫂就是“服侍别人”,薪酬不高还得受气,所以前去报名的人寥寥无几。生源紧缺,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学校难以运营。
对此,张仕红和合伙人亲自上阵,以实际行动证明月嫂是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在张仕红及其合伙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妇女改变原来的想法,纷纷报名参与月嫂培训,主动谋求新出路。
义容镇宝山村村民邓小媚是从喜辰职业培训学校毕业的学员之一,从贫困户到专业月嫂,月收入过万元,走出了一条就业脱贫、致富奔康的新路子。做月嫂前,邓小媚的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3个孩子需要她照顾,其中一个身有残疾,另外两个正在上学,高额的医药费、学杂费及家庭生活开支让在工厂打工、收入微薄的她喘不过气。2017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她,在当地政府的推荐下,来到喜辰职业培训学校学习,并成功考取从业证书。现在的邓小媚,由于工作出色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工资也从最初的6000元升至16800元,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如今,紫金县越来越多的妇女通过月嫂培训获得了一技之长,增加了家庭收入,月嫂这一职业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为了让更多客家妇女了解并通过月嫂这一职业脱贫奔康,张仕红还积极“送教下乡”,把培训课程带到农村。截至目前,喜辰职业培训学校已培训近1000人次,覆盖紫金县12个镇。张仕红始终坚信,勤劳朴实的客家妇女,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依靠家政这一行业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图本报记者梁驱远)
新闻推荐
■1998年10月28日王月娥妹妹王月仙、妹夫邓汀在安放仪式上翻阅烈士名册本报资料图在厚街松山公园内,苍松挺立、翠柏环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