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政务服务下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群众的事情马上办当场办认真办
□本报记者王亚娇田红秀
特约记者黄从高通讯员黄敏娜
“我是办理小孩入户的,10分钟就办好了。”紫金县义容镇群众黄恩华说,以前办理入户要跑几个地方,现在政务事项进驻了政务服务大厅,一次性就全部办好了,速度快,效率高。
近年来,河源市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形成服务高效、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
2020年初开始,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把紫金县作为试点地区,组织开展了河源市“数据上云、服务下沉”试点建设工作。紫金县政府积极作为,大胆创新,积极推行“三多向一”“八个特色办”“镇村服务”等创新便民举措,切实为企业、群众办事提效减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在各县区及灯塔盆地管委会复制推广。
【业务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基层政务服务涉及部门多、内容繁杂,“信息孤岛”一直是制约基层政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企业、群众办事耗时耗力。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借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下沉”,建立完善高效便民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是群众所望、大势所趋。
走进紫金县义容镇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清晰的区域划分、秩序井然的办事群众,充满和谐景象。
(下转2版)(上转1版)
“我们不仅改善了办公环境,还加强办事人员的培训,让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紫金县义容镇常务副镇长黄小雷说,现在无论是群众还是干部代办事务,工作人员都力争“马上办、当场办、认真办”,让老百姓不出镇、村,就能办好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业务。
“少跑”“少进”“少找”,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紫金县义容镇大同村村民张吉杏在帮有智力残疾的亲戚办理业务。他说,以前办事要跑很多个部门,现在办事非常方便,准备好材料可以一次办好,真是太方便了。
近年来,河源市通过开展镇、村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推进“三多向一”模式转变,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镇、到村(社区),高质量梳理出286项镇级事项、58项村级事项,真正实现了“一门、一网、一次”的办事目标。
【服务向上】不断提升
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领、小病村里看、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在紫金县义容镇东平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广文表示,村里围绕方便群众、解决群众出门难的问题,8位村干部都可以代办营业执照、合作医疗等事项,一般代办事项收上来后,5个工作日内会办结。
今年80岁的许保华因为子女不在身边,需要办理的事项都会到村里登记。“村干部们服务好,有不懂的会解释给我听,办好了就会告诉我,或者直接送到家里。”许保华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市民再就业时要办理就业创业证,为此,河源市将此业务实行“就近办”“便捷办”,下放至镇级审批,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办证“立等可取”。而这仅是河源市“八大特办”中很小的一项内容,还有“一证即办”“一窗通办”、开设企业“绿色办”、投资项目“特色代办”等等,让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让群众苦有处诉、事有人管,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据悉,河源市启动实施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以来,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铺开”的原则,结合实际,科学规划,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口数量多、交通便利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先行试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中心场地、办公设备、便民设施、服务模式、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统筹推进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示范点”建设。
记者手记
让政务服务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政务服务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采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政务服务改革为群众办事带来的便利,群众深受实惠,感恩在心。而工作人员、志愿者的优质贴心服务成为传递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
“能在镇里办的业务就直接办,像出入境证件等不能在镇里办理的,县里提供了免费速递的业务,只要群众在镇里登记或者网上申请,就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免费速递送到申请人手中。”紫金县政务服务局局长叶宇娟说,接下来,紫金县将在高频审批事项、优化流程审批等方面提升各镇政务服务能力。
2020年,紫金县全面推开政务服务下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从群众的视角思考改革,用群众的语言设定目标,以群众的感受确立标准,上门服务、提前介入审批,瞄准的就是具体而小切口的诉求。这些切口虽小,但也正是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闻推荐
■在景区缆车观光排队处,有些游客攀爬栏杆,举止不雅。肖斌摄○本报讯记者肖斌谢少娜不少外地游客趁着清明假期到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