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里的大团圆

今日三水 2021-04-07 08:53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郑泽聪、周传勇

制图/罗灿

牛年春节,不少三水市民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倡议,没有返乡与家人团聚。而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是春节后首个小长假,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返乡成为不少三水市民的选择。他们拼假、提早请假返乡,即使返乡路上堵车严重,但为和在老家的亲人共聚天伦,多累也要回去。4月5日,他们依依不舍话别亲人,踏上返岗路程。

昨日,记者采访了4名三水市民,一起来听听他们清明假期的返乡暖心事。

“家人团聚,才是过节的意义”

人物:邱曾祥返乡目的地:广西柳州

4月2日,清明节前夕,邱曾祥一大早便开始准备矿泉水、面包等各类食品饮料。当天,他要和家人赶回约500公里外的老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自2000年来到三水工作后,回乡祭祖是邱曾祥每年必做的事情。

“回老家前,要及时了解道路交通路况、天气情况。”20多年来,邱曾祥已经积累了许多回家经验。他说,驾车出发前必须时刻关注广佛肇高速、二广高速等路线的路况,随时准备变更路线,防止被堵在高速路上。

尽管每次回家都要花费许多时间,邱曾祥却十分兴奋,因为等待他的,不仅有沿途的风景,还有许久未见的家人。“喀斯特地貌是广西的一大亮点,既可以远观其雄伟奇异,又可以穿行其中,体验人在画中的愉悦。”邱曾祥说,由于工作原因,一年下来回家的机会屈指可数。受疫情影响,他去年没回老家过年。

驾车7个多小时,邱曾祥抵达柳州。“离家越来越近,身上的疲惫感也越来越少。”邱曾祥说,回家是幸福的,熟悉的风景、熟悉的人,总能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家的安排也很紧凑。到家后的第二天,邱曾祥跟随家人扫墓祭祖。“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邱曾祥说,做人不能忘本,基本每年都会带小孩子回家,让他们拜祭祖先,了解先人的故事。

返乡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一家团圆。工作之后,邱曾祥很少和母亲、外婆、妹妹等亲人见面,沟通方式更多是网络聊天。“和他们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家常,是最开心的事。”邱曾祥说,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

说到吃,邱曾祥念念不忘的是柳州螺蛳粉。“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出门在外,每每看到螺蛳粉店,邱曾祥都不免想起柳州。他说,家乡螺蛳粉的味道是外地任何一家螺蛳粉店都不能模仿的,因为里面有家的味道。每一年回家,他都会吃上一碗螺蛳粉,找回曾经的回忆。

除了家乡的味道,更少不了“母亲的味道”。4月5日,是邱曾祥离乡的日子,凌晨5时多,邱曾祥的母亲便开始宰杀家禽、准备早餐,轿车的后备厢总能被母亲用各种东西塞满。“和许多母亲一样,她总是从衣食住行这些小事中关心孩子。”邱曾祥说,与家人团聚也正是每次回家过节的意义。

“爸妈装的后备厢,满满都是爱”

人物:宋智莉返乡目的地:广东河源

“这个清明假期过得很充实!”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宋智莉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驾车回到河源龙川老家,与老人团聚,弥补了过年没回老家的遗憾。

宋智莉说,丈夫是戒毒所工作人员,今年春节期间该所实施封闭式管理,而自己所在的教育系统同样倡议“就地过年”,综合考虑后便决定一家四口留在三水过年。

人没回老家,年货要到家。未能返乡过年,宋智莉提前网购了一批年货邮寄回老家,包括盆菜、水果、花生等,让老人在家能够安心过年。除夕夜,宋智莉一家四口还和家中老人“云”享团年饭,互送新年祝福。

“今年没回家过年,清明节一定要回。”清明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宋智莉和丈夫提前谋划返乡安排。

上周五,他们二人分别向单位请了半天假,吃过中午饭便开始驾车返乡,希望可以错开出行的高峰时段。

尽管已经提前出发,宋智莉一家人还是在高速上遇到了塞车,当晚11:30左右才回到老家,原本4个小时的车程花了9个多小时。宋智莉说,返乡路上车辆走走停停,耗时长,但因为归家心切,并不觉得累。

这次返乡过清明节,宋智莉不单弥补了过年没回老家的遗憾,还收获了许多感动。她回忆,返乡当晚,原本已经睡下的老人特意起床,为自己和丈夫、孩子重新热好饭菜,并提醒早些洗澡休息。

难得回老家一趟,宋智莉和丈夫在返乡路上便计划好了归家三天的行程。假期第一天,两人陪老人和孩子聊天、吃饭、逛街,共叙团圆情。第二天是正清日,一家人张罗祭祖的事,制作客家艾粄,兄弟姐妹共聚一堂,其乐融融。“清明假期时间短,我们很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宋智莉说。

返回三水那天,宋智莉再次被老人的暖心所打动。“后备厢被爸妈塞得满满当当,全是腐竹、菜干、芋头等土特产,就连前面的座位也放满了。老人还将哪些是要给孩子煮的、哪些是分享给同事的,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宋智莉说,多陪伴老人才是节日最好的礼物,家人已经约定好“五一”假期再聚。

“有空多回家看看,陪陪父母”

人物:朱月嫦返乡目的地:广东河源

“很久没回老家了,特别想念家人,还有家里做的酿豆腐。”提及清明假期的返乡经历,朱月嫦忍不住感慨。

今年春节,为了响应“就地过年”倡议,朱月嫦留在三水过年。去年清明节受疫情影响她也没回家,所以她已一年多没有回老家河源了。尽管今年返乡车程比平常多花了1个多小时,但朱月嫦觉得很满足:“打算陪家人聊聊天,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这是我对家人的补偿,也想补偿一下自己。”

这次返乡,朱月嫦做足了准备:不仅买了三水本地的水果、蔬菜给父母尝尝,糕点、干货等更是堆满了整个后备厢。“老家的水果种类比较少,物资不是很丰富,加上今年春节没有回去,希望把年货也补上。”朱月嫦笑着说,村里的小孩都喜欢吃零食,她还专门买了小零食当作礼物,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和前些年一样,回家只是踏青、拜祭祖先、和父母及亲朋好友拉拉家常,但心里还是很感动。”返乡的3天里,让朱月嫦印象最深还是老家人情味浓。她说,一听说自己回到家乡,亲朋好友纷纷请她吃饭,就连到亲戚邻居家串门也让她感到亲切异常。“客家人十分热情好客,每次有客人到访,都会热情地招呼。”

回三水当天,朱月嫦的父母专门宰了几只鸡让她带上,还把做好的艾粄以及自家出品的油、米、花生将整个车尾厢都塞满了。“我妈总说外头的土鸡没有家里的正宗,以前我嫌麻烦不想带,这次她特意宰杀后洗干净了让我带回去。”朱月嫦感慨,其实这些东西外头都吃得到,但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子女。

“临行前,父母叮嘱我有空一定要多回家看看。”朱月嫦心里有些酸涩,为人父母的她知道老人的不舍和牵挂。她也暗下决心,一定多抽时间回家陪陪父母。

“家乡的烧猪令人回味”

人物:吴旖旎返乡目的地:广东湛江

4月2日晚7时,和许多返乡人一样,吴旖旎也踏上了回老家湛江的路。从三水到湛江300多公里,原本只需4个多小时的车程,吴旖旎却花了10个小时才走完。

吴旖旎已在三水工作13年,这些年来,清明回乡祭祖基本是她每年必做的事。“每年清明节回老家,一个来回大概要花20多个小时。”吴旖旎颇感无奈,3天假期,只有一天待在老家,其余两天都在路上奔波,一路上,还好有家人的陪伴,才不至于无聊。

清明回乡扫墓祭祖,是吴旖旎家雷打不动的安排。每年清明节,不管工作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回老家。“过清明节既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也是在向后辈传递家族精神。”吴旖旎说,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增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

清明节祭祖,湛江人常以烧猪拜祭祖先,以家族为单位,带上水果等祭品,抬着一只烧猪,浩浩荡荡去拜山。这只烧猪,既是给祖先的祭品,又是对家族下一代的寄望,希望他们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光宗耀祖。

“家乡的烧猪令人回味。”说到美食,吴旖旎顿时来了兴趣:每年祭拜的时候,家族都会准备烧猪、烧鹅、烧鸭等贡品,为了避免浪费,祭祀完成后,一家人便会把贡品吃掉。这也是整个家族难得相聚的日子,家人们互相了解彼此近期的生活、工作状况,老人们也为孩子们讲述老一辈的故事。

吴旖旎的爷爷便是故事的主角之一。20世纪50年代,吴旖旎爷爷那一代有四个兄弟。由于家里比较贫穷,无法让四个孩子同时读书,吴旖旎的爷爷是大哥,便担起了家庭重担,靠着辛勤的劳作,供三个弟弟上学。后来,三个弟弟均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好工作。

“一家人就应该相互扶持,携手共进。”吴旖旎说,老人们把故事讲给年轻一辈听,让他们体会家族先辈无私奉献、辛勤劳作的精神,让年轻人懂得去爱、去奋斗,这也是清明祭祖的初衷。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干出致富新门路

宋勇辉郭迪杰徐容雅苏喆骆应才我要带领农户通过电商致富宋勇辉英德市果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