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仙塘镇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 群众无小事 担当干实事
路灯不亮、水渠不通、出行不便、群众看病难……以前,遇到这些疑难事,东源县仙塘镇各村村民只能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但近年来,随着各村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后,村民不出村也能享受“一站式”反映诉求服务了。如今,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然成为当地党群联系的重要阵地。
【推进设施建设】
小村庄不再谈“雨”色变
穿过平整宽阔的入村道路,河道两岸绽放的簕杜鹃、葱郁的竹林、整齐的农田、喜庆的灯笼、公园般的广场映入眼帘,如果不是眼前的牌坊上赫然写着“龙尾村”字样,记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将眼前这一切,跟一个几十年来频遭水淹的村庄联系起来。
“现在这里可热闹了,就像城里的公园,每天晚上和周末都有很多村民出来休闲散步。”东源县人大代表李国强指着河道两岸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眼前的河道及其周边环境是村民最头疼的难题。他告诉记者,龙尾村村民都是1958年新丰江水库移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石碑河道年久失修,淤泥、垃圾堆满河道,周边杂草丛生,平时下大雨,周边农田必淹,如果遇到大暴雨,周边的群众就要全部转移。每逢下雨,村里一片汪洋,农田颗粒无收,保险公司都成了村里的常客,石碑河道也成为村民们多年来的“心病”。
自从龙尾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后,前来反映此问题的村民很多。为了解决村民的“心病”,联络站的5名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调研,认真向相关部门反映村民诉求,并大力推动石碑河道的疏通和修复。李国强介绍,石碑河道工程涉及中央农保区1632亩的生产和该村4000多名村民的生活。河道两岸修复工程,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两岸移民群众的安全和400多亩耕地。但是,代表们又发现,河两岸机耕路面未进行硬底化,仍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于是,他们又着手推动机耕路的建设。在多方努力下,目前,计划建设的8公里机耕路已完成过半,村里的绿化、亮化工程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缓缓展开。李国强感慨,看着河道经受住了2019年“6·10”“6·12”洪灾的考验,当初那无数个奔走的日子都值得了。
据了解,自从联络站建成以来,虽然将每月两天定为人大代表接访日,但实际上“每天皆是接访日”。“只要人在联络站,就会有群众来反映情况,有关于村里建设发展的,也有个人生活难题的。”李国强说,群众所言无小事,作为人大代表,就应该倾听群众声音,敢于面对问题,只要敢面对,办法总比困难多。
【创新方式方法】
群众心甘情愿接受污水处理厂
“建污水处理厂,这不就是等于在家门口建一个公厕吗?”“我们坚决不同意,以后臭气熏天的怎么过日子。”自滨江新城污水处理厂项目落户仙塘镇观塘村后,观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几乎每天都“热闹非凡”。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和担忧,联络站的6名人大代表多次集中开会,发挥自身作用,当好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助力项目顺利推进。
经过多次讨论,李伟强等6位人大代表决定带着观塘村村民代表到江门等地实地参观,亲眼看看其他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如何建设,亲耳听听当地村民又是如何说的。没想到这一招还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观回来后,村民代表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起给其他村民做思想工作。”李伟强感慨,说一万次也不如实地看一次,比如这一次的外出参观,就非常有效地打消了村民的疑虑。针对村民对征地补偿标准的疑问,代表们也从政策层面上给予耐心解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滨江新城污水处理厂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7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和平整。
李伟强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其中不免出现矛盾纠纷,作为从群众中来的人大代表,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就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向群众传达、解读相关方针政策,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老百姓其实都是朴素善良的,只要用心对待,就能解开他们的心结。”李伟强说,这么多年来,代表们都是将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只要群众有呼,就必须有应。正是如此,小小的联络站已成为村民闲暇之余最愿意去的地方。
(文/图:本报记者谢少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蓝天明为切实提高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在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