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摘录)
作者简介王文舵,1970年生,广东省龙川县人。现为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副主任(副馆长)、党支部副书记、研究馆员,广东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作品《千年等一回》曾获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金奖、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出版著作《深圳音符:王文舵摄影作品集》。
《2021年的第一缕阳光》。
《为中国喝彩》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VS日本女足比赛,图为中国队获得冠军时球迷喝彩瞬间。(摄于2011年)
《挑砖工人》 宝安西乡码头。(摄于1999年)
《拓荒牛》 建设中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摄于1990年)
“摄影就在当下,立足本土、关注本土是把握时代特征的最有效途径。”不久前,宝安摄影家王文舵荣获《中国摄影家》“年度中国摄影家”,其摄影作品《2021年第一缕阳光》登上了2021年第2期《中国摄影家》杂志的封面。杂志还刊发了对他的采访报道。
回顾这30年的摄影经历,王文舵觉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历史。现将《中国摄影家》杂志的报道做部分摘发,并刊发他的一组优秀摄影作品。
●问:你曾从事过九年的美术教育,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呢?
王文舵(以下简称王):我1985年随父母来到深圳,1989年7月深圳教育学院师范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宝安宝城小学任美术教师,期间,还曾就读并毕业于深圳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大专)、华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当美术老师的第一年,为方便收集美术素材,我萌生了买一部照相机的想法,并很快就得到了父亲的支持,1989年12月,他给我买了我的第一部相机。自此,我开始了学习摄影艺术的历程。次年,我参加了深圳摄影学会举办的“深圳摄影新星大赛”、第三届中国特区摄影艺术展览和“富士胶卷杯”全国摄影十杰年赛等活动,其中15幅作品入选、获奖,并获得了1991年“深圳摄影新星”称号,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摄影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问:你当时获“深圳摄影新星”的作品是什么内容?
王:那时候我主要关注的是深圳的城市建设。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正处于城市基础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那时候,我经常骑单车往返于家和学校,在我的必经之路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设得如火如荼,我被那种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吸引住了,于是多次走进建设工地,用相机记录了当时机场建设以及工人吃饭、生活的场景,《拓荒牛》就是当时拍摄的。
自从喜欢上摄影以后,我便一直在用相机作画。早期,我的作品以风景、城市建设为主,审美的基础也源于美术,因此,在拍摄中总是会不自觉地以美术的眼光、绘画的语言去摄影,这一特点也体现在我现在的人文题材中。
●问:你的许多作品形式感很强,这是否与你学习美术有关?
王:确实是。因为学习美术,所以,我崇尚绘画主义摄影,摄影理念也遵循简单的法则、注重美术视觉、注重删繁就简,认为越简练的素材越有视觉冲击力,越是简单的色彩越有艺术感染力。比如,一个元素重复、叠加就会产生形式感,因此,在我的画面中有成百上千的人出现时,我会用美术的语言将画面统一起来,构成独特的美感。此外,我也会不断地吸取和借鉴诗词、书法、音乐等艺术门类的营养和内涵。
●问:你认为摄影艺术创作离不开哪些因素?
王:首先,艺术创作离不开灵感。优秀的作品是有灵魂的,作品的灵魂是作者的灵感与现实生活瞬间碰撞的火花。李树峰老师经常讲,看与见其实是辩证关系,看不看得到,看到了是否有触动,在影像的“场”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其次,艺术创作离不开观看的方法。我们的观看、创作经常会经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不同阶段。我的创作始终坚持从原点出发,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回望原点,因此,我的许多摄影观念不乏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靠拢;再者,我始终认为艺术作品要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作品就没有生命力和传播力。然而,怎么才能产生灵魂?我认为作品的灵魂就是文化内涵、闪亮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摄影创作需要始终坚持深入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感悟生活,此外,还需在创作中不断提炼、创新,才能捕捉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问:继拍摄深圳建设初期之后,你主要关注的是哪些方面?
王:40多年来,深圳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年一个时代,从建设初期到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从深南大道到深中通道,从福田保税区到前海自贸区,从三来一补到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我一直在坚持拍摄,但同时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更多关注的还是深圳的文化题材。
深圳的文化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民生,文化活动繁荣兴盛。在重大的历史时刻,均有精彩的文化活动,我在拍摄中也会特别注重对这一方面的表现。比如,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祖国,万众欢腾跨越新千年,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以及回顾与展望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都用镜头记录了这些历史性的瞬间。
●问:你如何看待摄影与时代的关系?
王:我认为摄影就是要真实地反映当下的感觉,忠实地表现这个时代,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摄影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职能。摄影就在当下,立足本土、关注本土是把握时代特征的最有效途径。回顾这30年的摄影经历,我觉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历史。此外,摄影也没有过去式,只有进行时。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曾祥太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龙川县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