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挥下如云烟,意志坚强可敌天 阮啸仙故居感怀
□李颖杰
正午太阳略微炎热,乘车到东源县义合镇——阮啸仙故乡,去缅怀从河源这湖澈气灵之地育养出来的先贤。
阮啸仙的故居,乘车不能直达,两岸隔着江,只能从渡口乘船,到对岸去。踱步去渡口的这一段路,被太阳晒着,心情颇为烦躁,不想多言语。不料到了渡口,江风轻轻抚过,带走几分燥热。上船后,我便静静地坐着,看着对岸,想着他的故乡,会是如何,他,又是如何。在渡口不远处,是正在修建的一座桥,叫义合东江大桥,也称为阮啸仙纪念大桥,这座桥建成后,便不需要再坐渡船过来。
到对岸后,右侧是一片竹林,长得甚是正直,挺拔。
下船后发生一件趣事,一位女生乘渡船时不小心掉下两元钱,同船一位老妇捡到后,便在远处吆喝住那位女生。或许是觉得现在两元钱已不值再回去拿,女生便回头挥手说:“不要了,不要了。”老妇也许是未听清,竟一路小跑过来把钱递到女生手上,这也着实未曾让我想到。看到这里的民风淳朴,我也对阮啸仙的故乡多了一份期待。小走一段后,便到了他的故居,看着白墙黑斑,屋上青瓦,似在提醒我,先贤已逝,只剩下它还在守望着。
公元1898年9月5日这天,一个生命在这个客家院落内降临,来到这个世界上。这院中无人会想到,这个襁褓中啼哭的孩子,在数十载以后,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之一,会成为这个国家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成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的一位。
我站在屋外,收起心中的燥热和杂乱的思绪,深吸口气,怀着几分敬意,踏了进去。绕过天井,来到正厅前,墙上是阮啸仙少时的过往,我看阅之后,觉得这并不是我要找的,便左右望了望。发现左手边墙上的牌子写着阮啸仙的卧室。心里突然抖动了一下,便快步走到了门前,我朝屋里望了一眼,看见一人坐在椅子前,心里一惊,再回头细看,原来是阮啸仙的铜像。我进屋开灯,轻轻地走到桌前,看着这些久远的器具,心中一阵哀叹。我看着他手中攥着一支毛笔,似乎在写着什么。你在写什么呢?是写下少时的乐趣,还是心中的志向,已无法再得知,让它留在过去,留在那历史的岁月中吧。走回正厅,看见他小学时在砚台刻下的“落笔挥下如云烟,意志坚强可敌天”,或许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他这一生所要经历的,是要为这个民族奉献。
这位少年,自幼家境贫苦,祖上家境尚可,到他父亲阮集仁这代之后,家道中落,阮父只能开个小杂货铺维持生活。为了让儿子有出息,阮父先后让阮啸仙在“闻啸轩”学堂和道南初级小学学习。可业成之后,家中便无钱再供其求知,而有钱人家的子弟早已到县城的中学上学。阮父看见自己的三儿子求知欲如此强烈,便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继续供其读书,他去当掉几件旧衣,向邻里邻外借债之后,便让其到了县城的三江高等小学读书。这位父亲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伟大。
在三江高等小学毕业之后,家中实在贫寒,再也无力负担阮啸仙读书的费用,他便回到家乡,日日在为那个看不见的未来迷茫着。而历史,也总是惊人地相似,老师们得知阮啸仙的情况后,不忍心让这样一位人才埋没在贫穷与大山中,便四处为他寻求出路。终于,老师们得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正在招收学生,并且免费入读,便急忙托人回到下屯村告知他,让他赶忙去报考。就这样,阮啸仙匆匆收拾行囊,告别亲人赶赴河源县城报考。当时,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只分配了一个名额给河源县城,而阮啸仙,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这个名额。或许,这个名额就是为他准备的,为了让他在历史中挥下笔墨,留下他的故事。
1918年3月,这位少年渡过东江,去到了广东当时的中心——广州。他会想着什么呢?这个少年,忍受了地主对自己家庭的压迫,心中暗自发奋,以求改变;在家乡聆听过参加辛亥革命的教员阮益三的课,在作文中写下主张改革、振兴实业的思想,革命求新的种子早已在他心里种下。上船前,他再回首望着这片故乡,怀揣着炽热的心离去。谁也想不到,在未来的路途中,他只回到过这片钟灵毓秀的故乡一次。在不久的将来,这位少年会站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最前列,与周其鉴、刘尔崧等人一起振臂高呼,以实际行动反抗帝国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
走出故居外,回头再望一眼,看着岁月在这院中留下的痕迹,屋梁上的灰尘,天井旁的青苔,仿佛都在述说那时的年华。一位影响过新中国成立的先烈在这里成长过,度过他的童年。
再往前走几十米,便是阮啸仙纪念馆。馆前栽着几棵树,围成一片绿荫,踏入绿荫,便与一步之外的炙热隔开。右手边是一个池塘,或许是天热的缘故,水已很浅,却看不见底,一片泥浊。
踏入纪念馆,看着墙上这些记载了阮啸仙的革命岁月的文字,内心久难抚息。
领导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心头翻涌的热血,为这个陷于黑暗的民族;参与领导全国农民运动,心底暗蕴的不甘,为那些抬不起头的质朴;组织仁化县武装暴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以求希冀;领导中央审计委员会,去污排垢,涤清污秽,为人民审计制度奠定厚基。
在那个激荡的岁月,没有人能看见这片华夏厚土上这个民族的未来,这片土地仿佛被蒙上看不透的阴霾,黯淡不知前路。但这个民族,在千年的历史中,还有什么未曾经历过,又何曾屈服过。而在那段岁月中,甲骨文、三星堆等重大的文化发现,像是祖先们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成就,所沉淀的文化底蕴,足以抵御一切迷惘、无措、痛苦……在黑暗的岁月,中华民族的坚韧,坚毅,那百折不挠,同仇敌忾,上下一心的民族魂魄终被激发,终会有一颗颗明星闪烁在那黑夜,即使暂时不能驱逐,也足以照亮黑夜,带来令人振奋的光芒。
阮啸仙,便是那闪烁在黑夜中的其中一颗星星,在这个民族最危难的时候站出来,如同那黑夜中发亮的星。
然而,在1935年3月6日,这颗星陨落了。
1935年3月6日拂晓,在国民党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中,阮啸仙率领部队从牛岭、畚岭突围时牺牲。或许就如历史中的英雄般,有的走得轰烈,有的走得淡然。但我想,那一刻,他的心不是冷的,那不息的热血洒在青山之间,空谷之间,融入在这片故土上。
年轮更换,生命的长度难以跨越,却又在一瞬之间,我们只能驻足惊叹,深深惊觉。
三十七个年月,如此匆匆,似一片秋叶飘过山岭,却又如千钧般沉重。他的一生,是为了这个民族的延续,让这个民族的尊严不被欺侮,不被轻看,不被践踏,他把生命投在了革命事业和为民族寻求光明之中。
一个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释放,不局促在某个角落独自匍匐,不限禁在自我利益中顾全自身,将生命释放在民族的魂魄中,民族的文化中,民族的血肉中。
但我想,他这一生最欢悦的那刻,不只是革命路上的波澜壮阔,还有那天晚上,他挑着微微亮起的油灯,看着手中那一封儿子阮乃纲的来信。那一年,他儿子13岁,第一次写信给他的父亲。这位父亲,这么不称职,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轰烈的革命事业,都不知儿子已经13岁。那个夜雨的晚上,他在油灯下的表情必然是欣慰、激动、喜悦、震撼,急匆匆地看完,又再急忙回去细细看着每一行字。
这晚,他迫不及待地提起了笔,回了一封信。他教诲儿子,知识的无涯与力量,万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莫小看任何一件小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懂得积累,在人生的路上不停地学习,在实践中求得真知。
踏出纪念馆,扶着池塘边的栏杆,塘中的鱼突然跳跃一下,在一片浑浊的池中荡起一阵阵涟漪。人的一生就如同池中的鱼一样,想要挣脱,便不停地挣扎、争取、奋进,荡起涟漪,荡清浑浊,以求未来。
一生会很快逝去,能抓住什么,能留下什么。我想你做的,终究会回到这个民族,你的归宿,也必然是这片厚土。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想,这是错的,保护中国人的,是他们每个人身上流淌的血脉,那延续千年不断的文化,从炎帝、黄帝那亘古的时代便开始流淌,经历了多少磨难,就会有多少坚毅;穿过多少迷雾,就会迸发多少光芒;经历多少绝望,就会参破多少黑暗。
在上渡船前,又见这片竹林,高洁,不屈。
我坐在渡船上看着在建的阮啸仙纪念大桥,看着对岸的渡口,我倒不希望以后这渡口再也不用。不妨多走几步,心中怀多几分敬意,来看看这片故地,来缅怀这位先贤。
新闻推荐
■外卖小哥变身金融知识宣传员,给市民送“金融知识营养大餐”,让市民足不出户学到金融知识。本报记者雷宇烁摄○本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