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校园“软暴力”
吴家燕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师、阅读推广人,福田区图书馆“家长沙龙”义工讲师、“绘本工厂”讲读人;曾获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福田区“十佳班主任”称号,与新疆喀什职业学院、广东河源和平职校等300名班主任分享过带班经验。
情景回放
某天中午,小欣在学校食堂排队时发现同班同学小西插队,于是说了一句“真没道德。”小西听到后大喊:“你再说一遍。”午饭后,小西越想越生气,向几个好“姐妹”诉说此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小欣平时的言行,最后为小欣取了外号“绿茶婊”。此后她们在背地里逢人就叫小欣“绿茶婊”,这个外号也在同学间传播开来,班级里的女生都疏离小欣,生怕与小欣交谈也会受到“牵连”。小欣因为这个外号受到孤立,情绪抑郁、不想上学,甚至哭着要求父母帮忙转学。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认为校园内存在欺凌的情况,而欺凌行为的具体形式更多是较为隐蔽的“起外号称呼”“传播八卦或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以及“辱骂和讲难听的话”三种“软暴力”。
给同学取外号,在校园里可谓盛行不衰。当班级有给同学取外号的情况发生时,教师在排除“纯粹觉得好玩”“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故意炫耀自己才智”“标榜同学之间关系很铁”等原因后,才能确定如案例中所呈现的取外号是为了“报复泄愤”。这属于校园欺凌中的“软暴力”范畴,同样会给当事人带来心灵上的严重伤害。教师需要从受害者、施暴者、旁观者三个方面做工作,以求把负面影响减到最小,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
对受害者:安抚情绪,修正认知
首先,“软暴力”因其隐蔽性容易被人忽略它的潜在危害。事实上,被欺凌的学生情绪大多很压抑,教师和家长要重视此类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港湾,接纳孩子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找到合适的方法让他们宣泄情绪。我初次和小欣沟通这个问题时,她不停哭泣,无法交谈,父母在一旁心急如焚,于是着急大吼:“快把具体情况跟老师说!”我示意小欣父母不要着急,当天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谈话。我告诉小欣:“受到同学这样对待肯定非常难受,老师能够理解你的心情,现在不说没有关系,等你想说的时候我们再谈。如果你觉得把你的经历当面说出来会勾起伤痛、情绪也难以自控的话,也可以把事情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其次,被欺凌学生因长期处于受欺凌状态,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降到极低,教师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孩子理性分析事件,修正认知、客观评价自我。“绿茶婊”是网络词汇,有侮辱性含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赋予了它更多的意思。我和小欣一起观看了综艺辩论类节目《奇葩说》,当中有一集辩题“小三是"绿茶婊",我该不该向她学习”,共同讨论“绿茶婊”有哪些优缺点,是否完全意味着否定?同时我对照小欣自身,肯定了她具有长相甜美、身姿优美、文艺特长突出等优点。
随后,小欣回归了理性,开始反思自己,她认识到自己经常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与人交往缺乏善意等问题。我见时机成熟,便教导道:“这次事件是一个契机,以后要把心思更多地放到学习上,修炼自己的心灵美,与同学说话也要多注意方法。”小欣真诚地点了点头。
对施暴者:角色互换,将心比心
每个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孩子欺凌别人的方式多半是“习得”,因为思想不成熟难以意识到取外号对别人造成的心灵伤害。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强,即使对犯错的孩子,也要给予精神和心灵上的照顾,切忌当众批评。因此需多方了解事情原委,借助巧妙的方法来引导他们体会被取外号同学的处境,从而认识到自己问题。
对于小西等几位同学,我采用了“角色互换”的方法来引导她们将心比心。请她们回忆自己是否曾经被人取外号,当时感受如何;如果她们是小欣,被班级同学长期孤立嘲笑,又将如何。让她们明白,自己心中的痛就是别人心中的苦。同时,又在网络上找了几起因同学们互取外号而导致悲剧的案例,严肃地讲给她们听,告知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这几个孩子本性并不坏,平时行为也较规范,纷纷低头表示对小欣很愧疚。
对旁观者:积极引导,学会尊重
当班级发生此类事件时,教师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借此契机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正确方法,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针对这件事,我召开了班会。先向同学们出示了2011年芬兰学者斯缇纳·萨尔米瓦利的调查研究——当校园欺凌发生时,旁观者的态度与班级的欺凌行为频率之间有着强相关。因此,每个同学都不应该做欺凌行为的参与者或沉默者,而应坚决、鲜明地对校园欺凌行为持反对态度。接着我组织了全班同学讨论外号的种类,以区别“侮辱性绰号”和“昵称”,统一了班级思想,即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给别人取外号的原则是不能拿别人的缺陷、缺点当作笑话,同时传播外号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自此之后,我们班上再没有发生过恶性取外号的“软暴力”事件。
延伸
防“暴”小贴士
① 家长首先要避免家庭暴力在孩子身边或孩子身上发生,这会给孩子造成错误的引导。家长要教给孩子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孩子成为家中或者社会上的“小霸王”。
② 学生个人要学会自我保护,尽量不在学校人少的角落独处,放学后按时回家,不要走僻静小路。如果遇到校园欺凌或暴力,别害怕,可以适当拖延时间分散对方注意力,趁机找老师、同学或路人求救,必要时可以采取正当防卫。
③ 如果已经遭到校园霸凌,要勇敢地把事情告诉父母和老师,告诉他们施暴者是谁?他们具体做了什么?持续多久了?对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困扰?在受到欺凌后不要做一只“沉默的羔羊”或想着如何在私底下报复对方,要分辨事情的是非曲直。以牙还牙并不能解决事情,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④ 父母首先需要保持冷静,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孩子的权益。学校和老师更不能缺位,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设立心理辅导机构,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动向。
⑤ 在受到欺凌后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遭遇霸凌并且克服它带来的伤害并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如何摆脱校园暴力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每一个受害者都需要面对的困境。尽量尝试着表现得和平常一样,幽默的调侃会缓解不安的情绪,或者跟自己信任的人积极交流。要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和情绪管理上,罗列出积极的目标,并且努力实现它们,这样带来的成就感会增加你的底气。
(综合)
新闻推荐
和平部署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 筑牢防线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本报讯特约记者朱景优通讯员陈嘉俊日前,和平县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暨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