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山 飘香的 饭

梅州日报 2021-02-11 07:37

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品尝父母亲手做的好饭好菜,是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情怀。不管路途多遥远,旅途多艰辛,也无法阻挡我们回家过年的路。

小时的我特别贪玩。有一天,下午放学后与小伙伴玩得乐此不疲,忘了回家吃饭。祖母托人喊话,“松山,你阿婆叫你回家吃饭”!听罢,我立马停止玩耍,穿好衣服,背起书包,拔腿就往家里跑。

当我气喘吁吁跑回家时,一家人已围坐在一起,等我吃饭。看到一脸惊恐的我,祖母嗔怪:“以后要早点回家吃饭。”从此,“早点回家吃饭”这句话一直镌刻我的脑海。

1981年,我们兄妹三人第一次离开家,到六公里外的学校寄宿读书,家里规定我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为了节省路上时间,平时节俭的父亲,特意买了两辆自行车,妹妹一辆,我和弟弟共一辆。第一次离开家的我们,首先要过饮食关。吃惯了家里的饭菜,对学校的大锅饭就没了胃口。此时我才体会到在家千日好,盼望着日子过得快一点,周末能回家一趟,吃到家里的饭菜。

知道学校伙食不好,我们一回到家里,祖母便忙着宰鸡杀鸭给我们改善生活。那时家里养了几只兔子和几只鸡鸭,本想留着过年食用,看到我们读书辛苦,又是长身体的年龄,这些本要留着过年享用的东西,提前透支。公鸡炖娘酒,是我儿时过年最喜欢吃的,也是祖母最拿手的一道菜。把姜丝炒至金黄色,放鸡块下去翻炒,将炒过的鸡块加入客家娘酒,炖上一阵子。开盖时,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儿时味道的记忆定格于此。平时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周末一家人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吃得津津有味,这成了我儿时最温馨的记忆。

1983年我和妹妹到广州读书,这是我们第一次远离老家。第一次回家过年,路途的艰辛,旅途的疲惫,记忆尤其深刻。回家前的一个月,我收到父亲开列的购物清单。当时有很多东西老家买不到,我就利用回家前的时间空当,东奔西跑,几天下来,把要买的东西凑齐了。

回家要一早到越秀南客运站坐车,为了节约开支,我找到在车站附近的一老乡家,在他家借宿一个晚上。他家的住宿条件并不宽裕,一家五口蜷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睡竹沙发的我,被他的呼噜声搅得彻夜难眠。次日凌晨四点便起床,提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时回老家的路不像今天道路宽敞,四通八达,途经河源还经常堵车。今天四个小时的车程,当时在路上足足堵了两天。堵在路上,望着长长的车龙,特别无助。想起祖母说的“早点回家吃饭”,心里特别着急。一想到年迈的祖母等着我们回家吃饭,把饭菜冷了又热、热了又冷的情景,我的内心饱受煎熬。在路途中饱尝了饥寒交迫的滋味,想到一家人很快就能团聚,马上就能吃到祖母和母亲张罗的一桌好饭好菜,内心又充满了期待。

知道我从小喜欢吃客家娘酒,已经多年没酿酒的祖母,特意酿了几坛。从选料到酿造,全按古法酿酒流程,一丝不苟,精心酿制。这里有个插曲,小时的我,特别喜欢喝祖母酿的客家娘酒。有一回,趁家里没人,偷喝酒坛里的酒,结果醉卧在酒坛旁边。我回广州时,家人还特意装了几瓶,让我带些给广州的亲戚朋友品尝,让他们记住乡愁。

由于路途堵车,到家的时间产生了变数,家人等得着急。祖母有空就到村头等候,终于等来了疲惫不堪的我们。一阵寒暄过后,祖母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各色佳肴,久违的酒,熟悉的味道重现眼前。见到久别的家人,闻到熟悉的味道,路途的劳顿、所受的委屈,片刻之间化为乌有。

2004年5月,我考取了驾照。有了驾照后,便迫不及待买了一辆轿车。当年春节,带上爱人,领上孩子,带上母亲喜欢吃的广州特产,开车回家过年。看到停在老家门口的崭新小车,操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随后,母亲到圩镇买了几大箱土特产放在车尾。搬回家时,我发现都是我小时最爱吃的东西。

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回老家过年,成为常态。每每踏上家乡的土地,浓郁的年味扑鼻而来。城市禁放烟花爆竹,在这里却能感受到“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词佳境。僻静的乡道,一到春节到处是形形色色的行人。如今过年,虽然少了以前的一些繁文缛节,但是过年的韵味没变,浓重、热烈。

前几天,八旬母亲打来电话,询问过年回家一事。得知我今年春节回不去,起初有些失落,但当听我说,受疫情影响,单位要求我们尽量居家,母亲当即表示理解,并嘱咐我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今年不能回老家过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可以通过高科技弥补,除夕的团圆饭我们约定在广州与梅州两地之间通过微信视频隔空问候,互致祝福,实现“天涯共此时”。

父母的饭菜,有家的味道,是我们回家的方向。父母的叮咛和菜肴,是我们回家的动力和源泉。

新闻推荐

河源市领导赴各地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 情系困难户 温情暖人心

○本报讯记者王亚娇梁驱远罗天张平曾俊霖连日来,市领导钟挥锷、黎意勇、叶少军、朱蔚蔚、刘渤、林少威、何伟良、刘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