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2021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源日报 2021-02-03 08:05

01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02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奋力实现全面提效破局、努力开启新局。

严防控、补短板,保持社会安定

■疫情防控战果突出,全市确诊病例控制在5例内,是全省最少的地级市之一。

■“6·10”“6·12”灾后重建全面完成,580户“全倒户”住进新房,1367户“严损户”完成修缮。

扩投资、兴产业,稳住经济大局

■固定资产投资848.74亿元,在2019年增速全省第一基础上实现增长5.1%。

■规上工业企业新增69家、创历史新高、现有591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83亿元、增长2.2%。

■成功举办系列招商活动,签约项目303个,动工项目193个,投产项目132个。

夯基础、深对接,拓展发展空间

■河惠莞高速紫惠段建成通车,赣深高铁河源段站前主体工程完成95%以上,梅龙高铁开工建设。

■深河产业共建加快,已落地建设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30个。

优环境、提效能,激发发展活力

■全市预计投入研发经费6.9亿元、增长77.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6家、增长32.9%。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部分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惠民生、强保障,决胜全面小康

■全年投入扶持资金6.5亿元,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568户、107372人如期脱贫,255个省定贫困村如期出列。

■完成“十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28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7%。

讲政治、勇担当,提升政府效能

■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94件,办理市政协提案115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一般性支出压减15%,“三公”经费下降25.9%。

03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04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推进“融深”“融湾”全域化加快构建发展新局

优化对接省“12312”现代化交通体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交通规划以及惠州交通主框架规划,加快构建“12131”交通圈。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建设,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起步区深河科技园规划等前期工作,加强深圳河源在产业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对接互补,推动深河特别合作区(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精心组织“双区”和长三角地区招商活动,以及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主题经贸活动,着力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推进产业体系绿色化

全面提高发展质量

大力发展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的“6+4”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举办全市民宿招商大会,打造民宿旅游新热点;与旅游类国企及旅游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本市旅游龙头企业,整合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谋划河源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河源高新区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市农产品批发中心、顺丰电商物流产业基地、林安(河源)智慧物流园、龙川铁路综合物流园、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三农”冷链体系等项目建设。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力夯实发展根基

全力把灯塔盆地打造成农业农村发展主引擎,推动灯塔盆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升级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优质水稻、高山油茶、特色水果、蔬菜、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研究推进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合作,打造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区。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县镇村创建、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四小园”等工程,重点推进“四沿三区”美丽乡村建设,举办“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

推进投资需求有效化

不断培育发展后劲

扩大有效投资,完成总投资1862亿元、年度投资390亿元的164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不低于30%。开拓消费需求,推动中骏世界城、庄田美食街、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体加快建设,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网红打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促外贸增长,因地制宜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落实《河源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利用展会平台抢抓订单,继续发挥海外联络处桥梁纽带作用,开拓融入“双区”“买卖全球”双向贸易通道。

推进发展平台高质化

持续壮大发展支撑

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加快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灯塔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河源分院、北斗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等科创平台建设,建成全国首家综合性农业医院。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建设,推进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和河源港源城港区码头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和首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河源高新区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个以上。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平台建设,确保与赣深高铁通车同步建成高铁新城综合枢纽,推动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生态圈。

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化

统筹提升发展水平

提升中心城区“1+6”规划体系,依托“三江六岸”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优化提升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加快钓鱼台片区“三桥十路”等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动工建设学府大桥(原称纬十四路跨东江大桥)。推动市区一批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和华达街、雅居乐、江源小学、市体育学校人行天桥建设。加快贯通由河源大道、纬十四路、东环路、迎客大道形成的市区首条“快速内环”。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四期等32个总投资89.39亿元的城建项目建设。新建5G基站1300座以上,实现主要城区及县城5G网络连续覆盖。规划建设市民智能停车场,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推进改革创新常态化

深入激发发展活力

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微改革”,以小切口打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服务。落实《关于加快河源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文件,鼓励外地企业在河源市设立子公司或联合本地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主动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市创业孵化基地、河源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创新主体,确保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260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达40%以上、新备案国家或省级“星创天地”10家以上。

推进生态保护示范化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确保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保持全省第一,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全面落实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整治497处在册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建成70公里碧道。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有效路径,加快推进“六水”“六林”体系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工程造林6万亩、新造林抚育15.5万亩、中央森林抚育33万亩,改造桉树林10万亩以上。

推进民生服务精准化

充分共享发展成果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推进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市人民医院三期、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确保深河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年内投入运行。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快粤菜师傅一条街和市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力争河源中学新校区、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新校区和市专门学校动工建设。建设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中心),扩建市博爱学校职业高中部。启动市科技馆(新)、市美术馆(新)前期工作,推动河源融媒文化创意基地建设。

■整理:本报记者郝晓楠

■图表:朱伟平

新闻推荐

河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2021年2月1日河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席团成员(56人,按姓名笔画顺序排列)丁红都方明邓卓文孔德胜叶少军叶春球叶竞祥邝卫人边立明朱仁恩朱焕荣朱蔚蔚(...

 
相关阅读